江山市住建局全面打响住房保障攻坚战 实现群众安居宜居梦 |
||||
|
||||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年,也是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之年,江山市住建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关注城市住房保障、聚焦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上下同欲,城乡联动,全力投入到住房保障攻坚战中,实现群众安居宜居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住建力量。 围绕“有房子住”,实现住有所居。 安居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住建局作为承担“住房安全有保障”重要部门,在决战脱贫攻坚路上,凝心聚力补齐短板,围绕“有房子住”,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住有所居。 织密一张网,保障覆盖面不断拓宽。聚焦住房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动态调整公租房准入标准,不断扩大公租房保障覆盖面。从量化打分低收入家庭,逐步扩大到中低收入家庭,覆盖群体包括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公交司机、环卫工人、青年医生教师等困难群体,多渠道解决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进一步完善城镇户籍家庭保障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市城镇贫困群众住房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做到“主动发现、主动上门、应保尽保”。截至目前,公租房保障覆盖率达5.14%(其中政府公租房保障覆盖率近2%),超过省1.2%覆盖率目标要求。 办理一步走,申请便捷度持续提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常态化受理、阳光分配,推出公租房网上申请、网上联审平台,实现公租房申请审核网上办、一证办、常态办。改革以来,累计受理公租房线上线下申请材料486份,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少跑腿、甚至不跑腿。2020年,严格贯彻省政府政务服务2.0建设工作要求,继续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加快公租房申请“一件事”改革,通过公租房审核数据动态抓取,实现审核时限缩短,效率进一步提高。 便民一颗心,物业服务力显著提高。为实现“搬得进、住得起、管得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打造专业化公租房后期管理新模式。相继出台《公共租赁住房动态管理制度》《关于规范公共租赁住房房源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公共租赁住房物业管理公约》等规范文件,实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制度。2020年通过公开招投标完成4个小区795套公租房的物业化管理,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将人工巡查转变为系统自动监控,实现对公租房小区远程、实时、动态监控;建立物业管理考核机制,通过多方考评、动态考评、一票否决等方式,督促物业公司提升服务水平。 围绕“住安全房”,实现住有安居。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核心要求之一。2019年,住建局接过农村危房改造“接力棒”,启动第二轮农村危房治理改造工作,将救助对象从困难群众扩大到所有危房,实行专家免费认定,严把质量关,做到真腾空、真解危,确保危房改造这一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专家免费认定,确保一户不少。建立农村困难户联合摸排和认定机制,会同残联、资规等部门专业科室人员进行“撒网式”摸排和“高精度”认定,确保危房摸排无遗留、认定有规范。聘请全市建筑领域专家55名,建立市农村危房认定专家库,为农村危房认定提供专业保障。设立农村危房治理专项经费,对农村困难家庭危房鉴定实行全免费,消除困难家庭“后顾之忧”,推动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整治进度。截至目前,已组织专家认定19批45人次,实现危房摸排一户、认定一户。全市共摸排疑似危房401户,认定危房382户,现已开工373户,开工率97.64%,竣工253户,竣工率66.23%。 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动态解危。发挥大数据在农房改造中的作用,做到目标更加精准,措施更加扎实。用好住建、民政、扶贫大数据系统,全面梳理农村危房治理情况。借助民政大救助系统导出江山市低收入家庭名单、涉及人员。高度关注农村危房数据信息动态变化,第一时间组织调查核实,对新增疑似危房按“1+6”要求进行解危,在1个月内完成认定,6个月内完成危房解危。D级危房一经鉴定确认,立即实行腾空,并一律警示牌上墙;C级危房采取立即腾空后再实施改造,并及时将排查信息录入全省农村房屋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数据及时更新。 强化监督指导,确保建筑质量。强化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监管,围绕关键环节、落实监管职能,把危房改造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力争将各项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加强改造质量监管,坚持贫困人口住房安全保障标准,既不降低标准影响农房正常使用安全,也不擅自拔高标准造成盲目攀比。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建材安全,确保施工安全。严格工程验收标准和程序,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不出现因施工造成质量安全问题。落实应急处置和长效机制,规范补助资金发放和使用,确保专项补助资金落到实处。 围绕“住好房子”,实现住有宜居。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完善环境卫生、污水治理、园林绿化管理机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调城乡发展,确保居住有好环境,建设江山“大花园”。 高标准构建垃圾处理设施。按照“一三五、三步走”和“零增长、零填埋”要求,探索城区高效保洁模式,完善垃圾处置设施和体系建设。倒排计划,抢抓工期,全速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前点火试运行;餐厨垃圾集中处理中心项目顺利实现餐厨垃圾统一收运和无害化处理,目前已与80余家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签署收运合同并开始收运,餐厨垃圾处理闭环系统逐步建成。强力抓好垃圾分类,着力解决源头减量、历史欠账等方面问题,力争城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 高效能推动生活污水治理。聚焦水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加快补齐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设施短板,稳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开展城区污水“前、中、末”全链条治理专项行动,创建19个“污水零直排”生活小区,实现前端源头减污;打通1条南北污水主管网,实现中端过程控污;提标1座污水处理厂,实现末端科学治污,促进出境水断面水质全年达到Ⅱ类水标准。有序推进新一轮农村污水运维体系建设,整合建立运维专业队伍,健全长效运维管理机制,实现2020年3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 高质量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期待,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创卫复审”为契机,积极开展城市景观绿化提升专项行动,对城区重要节点、道路、公园、小区景观绿化进行改造提升,提高城市绿化品质,打造“美丽江城”。大力推进美丽村镇建设,全面开展2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和6个中国传统村落创建,不断加码推动生态保护,推进美丽“大花园”建设。(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