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义乌市创新白蚁防治管理体系 “刮骨去毒”强健美丽城镇肌体


发布时间: 2020-09-14 09:17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义乌市加大白蚁防治改革力度,按照美丽城镇“五美”标准,全面统筹实施城乡白蚁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打造白蚁综合治理管理体系“义乌样板”,“刮骨去毒”健全长效机制,强健美丽城镇肌体。

构建一套体系,实现职能统一。

将白蚁防治改革列入“大花园”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管、治”分离和市场化原则,实现“望、闻、问、切”行业统一管理服务、辖区负责治理的白蚁防治“管、治”分离新格局。确定义乌市建设局负责全市新建改建扩建房屋预防、城市园林绿化、应急灭治、牵头督促指导和项目质量管理;各镇街负责组织实施属地区域白蚁日常巡查发现和综合治理;各业务职能单位协助配合各镇街做好蚁情监测报告,协同参与督促指导和项目质量管理。

制订一个计划,实现行动统一。

针对全市白蚁防治中存在的防范意识薄弱、覆盖范围不广、监督管理分散、制度建设不全等情况,义乌市确定“公益导向、生态防治、技术先进”原则和“区域控制、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策略,制订“三年行动计划”,到2021年底,每个镇街打造1-2个白蚁防治样板,力争三年白蚁治理开展率达到100%。如赤岸镇根据传统村落众多实际,以“人文美”为核心,制订了“1+6+X”实施方案,即以市“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导,以全镇6个传统村落为重点,以山塘水库堤坝以及古建筑、花园绿地、古树名木等为延伸的治理方案,快速推进白蚁防治。大陈镇以“治理美”推进“生态美”,完成辖区古树名木等完成第一轮防治工作。

编织一张网络,实现监管统一。

将房屋、水利工程、园林绿化、历史文化遗产等各领域白蚁防治全面纳入网格管理,建立白蚁防治智慧管理平台,构建形成覆盖全市的白蚁防治网。依托义乌市数管中心政务平台将全市白蚁防治项目纳入统一大数据管理。结合“一次不跑”,打通各相关单位数据堵点,实现业务自动归集,完成白蚁灭治线上全过程管理。结合智能监测设备,实现各领域白蚁防治工程质量实时动态监管。如,后宅街道已经联合建设管理办、农业农村办、社会事业办等科室及施工单位,建立共同白蚁防治工作机制,并形成白蚁蚁情发现、治理、验收、备案、事后保持等闭环程序。稠江街道完成排查树木77984株,并对区域内察院厅、延陵祠等古建筑与名木古树埋设安装全智能白蚁监测装置,确保进入白蚁智能监管系统平台。

建立一种标准,实现技术统一。

全面改革防蚁模式,创新绿色防蚁。今年起全面停止使用药物屏障技术,禁止使用高残留药剂,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使用量,白蚁预防监控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如廿三里街道落实财政资金、严格行业技术标准,统一对文保历史建筑、古树名木、水利设施、村居院落,迅速开展专项防治行动,并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对历史文化遗产等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全过程采用监控技术,实施智能动态“体检”管理,发现新蚁情、及时“诊疗”。

明确一项制度,实现考核统一。

对白蚁防治项目实行事前、事中、事后报备考核机制,列入美丽城镇建设考核,建立统一的工程质量监督考核制度,设定统一的奖罚考核制度,加强财政保障,由市、镇(街)两级财政承担白蚁防治工作经费,做好财政绩效考核,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水平。如上溪镇结合实际,结合防治费用支付模式,将白蚁防治考核内容细化到各村社区与镇职能科室,突出重点、扩大覆盖,部门牵头、专人巡查、村庄联动,形成共同防治考核机制,提升白蚁防治效果,确保美丽城镇“筋强骨壮”,肌体健康。(义乌市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