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打造“美丽城镇”样板 争当“重要窗口”示范


发布时间: 2021-01-21 09:30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温岭市围绕美丽城镇建设“五美”目标和“十个一”标志性工程,结合纵深推进新一轮环境革命,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美丽温岭,打造“美丽城镇”样板,争当“重要窗口”示范。2020年该市被评为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市、区),台州市美丽城镇建设工作年度考核排名前三。申报创建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镇3个,其中泽国镇、大溪镇获评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镇。

一、强谋篇布局,聚工作合力,奏创建强音

一是科学编制“新蓝图”。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积极谋划发展方向,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接高校团队制定“三城融合”发展规划,多次召开意见建议征求会、座谈会,就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开门纳谏、集思广益,委托浙江工业大学设计团队负责编制“一县一计划”“一镇一方案”,在综合多方意见建议及修改完善后形成评审稿,其中泽国镇获得省级优秀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大溪镇、松门镇获得台州市级优秀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

二是凝聚创建“组合拳”。坚持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党员干部当主力、打头阵、作表率,充分带动群众参与,有效形成美丽城镇创建的同心合力。坚持培养锻炼,提升能力。松门镇依托党建网格等红色载体,形成网格260个,配备党员兼网格员1200多名,泽国镇建立网格团队279个,吸纳1401名网格员参与网格治理。泽国镇实施“师徒结对”制度,为干部学习搭建平台,举办“水乡党课”2期、团课2次、“重要窗口·奋斗有我”主题宣讲比赛1次,累计参加人数达300多人次。

三是深耕项目“责任田”。坚持用项目领航发展,深入研究美丽城镇建设评价办法,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对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库进行梳理完善。将相关项目纳入年初重点工作项目化清单,倒排时间、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做到项项有人管,事事有人干。强化压力传导,实行周例会、月通报,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三个镇项目均实现开工率100%,投资完成率100%。

二、创产业优势,合文化资源,显各美其美

一是创新转型,培育“大产业”。泽国镇坚持“工业立镇”,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泵与电机、鞋业、汽摩配件、机床工具四大支柱产业,机床工具产业成为国家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推进小微园区建设和老旧工业点改造,总用地1028亩的温岭鞋业智造创新服务产业园成功启动建设。大溪镇全面整治产业“低散乱”,启动29个老旧工业点改造,累计拆除违法建筑900多万平方米。建成全国一流的温岭泵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2个超千亩产业园区和10个超百亩小微园区等镇级产业平台,京东物流园区、爱博抗丙肝新药、浙江古茗科技、开川工业泵等一批超20亿、50亿等项目相继落地开工,城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松门镇加速发展产业园区。东南工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4000余亩,已投产企业237家,园区内配有江南锦园、海天名苑等高品质住宅小区,浙东南生活广场、渔需市场等商贸服务内容丰富。同时,大力推进礁山、迎宾老旧工业点改造,着力搭建“小而美”的特色产业平台。

二是留住乡愁,保障“大民生”。泽国镇深入挖掘资源禀赋,全力打造具有水乡人文特色的生态宜居新城。鹤桥书苑成为城市“新地标”和网红打卡点;实施月湖书院改造提升工程,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注重传承历史文脉,对下街老街区入口进行立面改造,留住城市记忆。大溪镇加强历史街区和村落保护,大溪老街、三池窟历史文化村落、方山景区村等启动保护改造,给大溪百姓留足乡愁记忆,带动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松门镇抓住温岭东部滨海旅游建设机遇,打造温岭诗情后花园。保护老街城门洞、文峰塔、忍庐、朝阳洞天摩崖石刻等一批温岭市级文保单位,传承九狮图、灰雕等台州市级非遗。开展万新街、南门街、北门街等历史街区改造工程,实施道路拓宽、房屋修缮、雨污分流,最大限度呈现原始风貌、保留历史价值。

三是提升环境,守护“大生态”。泽国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力推进生态环保工作,以绿道等慢行通道为主线,串联整合各类开敞空间,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优美环境,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打造美丽河道38条,绿道41多公里。创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建成区完成垃圾分类“四分法”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全面推广农村垃圾智能分类,下庄村垃圾分类经验做法在“学习强国”报道。大溪镇牢牢抓住“环境革命”这一总纲,打好重点工作组合拳,累计取缔翻砂、溶炼、电镀等污染企业300多家。松门镇纵深推进城镇“六乱”专项整治行动,对“脏乱差”现象开展不间断巡查打击,加强环卫保洁,引进科技赋能。以执法精细化、服务市场化、管理数字化、考核常态化为抓手,按照网格划分常抓不懈。

三、补功能短板,强要素保障,建智慧城镇

一是补强基层治理。健全“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整合党建、宣传等多条线功能作用,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月组织“向陋习宣战、与文明同行”等各类志愿活动,深入推进婚丧礼俗、公筷公勺、垃圾分类等文明宣传。探索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新机制,建成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一站式联合接待、一揽子调处纠纷、一条龙服务群众”。深化“民主恳谈”,充分发挥好“党建+网格+治理”作用,以红色引擎激发干群力量,实现“小网格”撬动“大治理”,成功创建台州市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

二是补全要素保障。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建立健全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机制,积极向上级争取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市重点,优先保障重大招商项目用地需求。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间的沟通协作,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等方式,解决用地指标。规范国投公司运营,进一步做大做强镇级投融资平台,在保障镇级财政资金的同时,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对有融资需求的招商引资项目和投资企业,帮助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三是补缺数字赋能。建成智慧城镇综合平台,依托5G技术、人工智能在消防、城管、环保、交通等领域实现智慧化管理。开展数字城镇、智慧城管、雪亮工程建设,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教育等等一批智慧化治理项目相继投用,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处置全面铺开,探索以智能芯片实现实时干预。形成智慧船舶修造监测、智慧氨机房、智慧海防线巡查等一批数字化管理方法,提升监管质效。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城市管理,全面提升治理科技化、现代化水平。(台州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