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三步走”提升城市治涝保畅水平 |
||||
|
||||
由于永康城区一些路段配套市政设施陈旧,防洪排涝压力突出,时常出现严重积水现象,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对此,永康市高度重视,找点位、细举措、控源头,全力提升该市治涝保畅水平。 精准聚焦发力,打好点位整治“攻坚战” 2021年,通过实地排查、舆论调研、建议收集等方式重点梳理出江城小区、永康宾馆、九铃西路铁路桥下、望春桥下龙川公园侧、铁岭桥与科源路交叉口5个重点易涝点并开展针对性分析,采取综合比较、多方论证的形式编制科学可行的改造方案,一个易涝点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目前5个点位均已完工。 精细管理举措,立好治涝保畅“方向标” 健全应急机制。健全城市排水与内涝防范应急预案,明确预警内容,根据不同响应等级安排相应实施措施。组建7支应急抢险队伍,配备4辆强排车,每季度开展演练,实行动态管理。分类存放防涝物资设备,完善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及调用流程,提升应急抢险能力。 加强运维管理。加强清淤养护队伍建设,配备7辆专业工程车辆,加强调蓄空间维护和城市河道清疏,增加施工工地周边、低洼易涝区段、易淤积管段的清掏频次,不间断做好管网清淤、疏通和养护工作。累计清淤疏通管网612公里,更换排水设施523处。累计投入870余万元聘请5支专业队伍,全面开展城区30余条道路管网清淤排查,涉及管道155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疏通清淤135公里,排查出缺陷1600余处,补足测绘90公里,逐步形成“排水管网一张图一张网”。 构建智慧平台。创新开发“智慧水务”平台,在排水设施关键节点、易涝积水点布设智能化感知终端设备,加强流域洪涝和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一旦出现极端暴雨天气造成排水管网流速不畅,终端设备能“迅速、精准”地将实时数据反馈给调度中心,第一时间调派应急抢险人员赶赴现场,较传统的内涝排水流程缩短1小时以上,极大提升应急处置速度和精准度。 精要源头管控,迈好排查梳理“新步伐” 建立排涝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城市管网基础设施的普查速度,聚焦城区主要干道、路段交叉口、地势低洼地段等关键节点和重要部位,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的隐患排查,摸清城市管网信息,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状态和能力评估,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防涝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排水管网监督的信息系统化。 提高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在新开发区块,从规划层面明确要求排水管网建设,从技术指标层面提高排水管网的建设标准、使用年限,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实现“应分尽分、应改尽改”。 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按照上级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部署要求,结合该市实际,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充分发挥和利用城市水体、绿地、市政基础设施、各类城市建筑体等对雨水的渗透、吸纳和净化作用,就地消纳和利用雨水,从源头上缓解城市排水压力。(永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