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安吉县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子


发布时间: 2022-05-09 11:25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安吉县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吉辨识度的绿色发展新路子。目前,全县垃圾分类覆盖率、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均在保持100%,全县生活垃圾总量持续负增长。

夯实分类基础,全面加强“三项保障”

一是切实加强制度保障。先后出台《垃圾分类“提质扩面”工作方案》《美丽提标垃圾分类专项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县领导联系行业、县领导联系乡镇(街道)、县人大常委会监督、全县月例会等四项工作制度,并建立月度晾晒、组织约谈、互评互学、定期曝光等四项机制。二是切实加强执法保障。每月对全县机关部门、小区、村及学校、旅游饭店、医疗机构等场所开展垃圾分类检查评比,印发通报和“红黑榜”50余期。构建“县级督查+乡镇巡查+村社自查”“跨区域交叉查+跨部门综合查”“全流程现场查+大数据追溯查”多元治理机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600余次,办理生活垃圾分类行政处罚案件5200余件,开出省条例施行后全省首张混投罚单。三是切实加强宣传保障。开展垃圾分类“八进”、“分”勇当先社区挑战赛、竹篮子创意大赛等特色宣传活动500余场,设置公益广告2800余处,发放宣传资料50余万份。全省首创垃圾分类“生态金”奖励机制和“两山绿币体系”,以“生态”金和“绿币”积分兑换商品等形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截至目前,累计为居民充值“生态金”1599万元,“两山绿币体系”已吸纳“绿粉”16万余人,累计增加授信7020万元。

完善分类体系,全面抓好“三大环节”

一是切实抓好投放环节。积极推广小区“定时定点”模式,将“三站”和“定时定点”投放驿站建设纳入新建住宅小区规划,覆盖率达90.1%。3000余名党员干部投身小区“桶边督导”,小区投放准确率提升至96%以上。高标准开展示范标杆创建,全县已建成41个省级高标小区、112个市级标杆小区。二是切实抓好收运环节。构建以60个省级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站点、3个县级回收分拣中心、25个乡镇中转站、208个城乡回收点组成的生活垃圾收运网。加强专人、专车配备,配有各类垃圾清运车200余辆,实现各类生活垃圾分类运输、日产日清。三是切实抓好处置环节。已建成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置中心、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等终端设施群。完成填埋场标准化封场和生态修复,实现全县生活垃圾零填埋、不出县。大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省级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建设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建筑材料循环利用中心等项目,进一步全面提升末端处置能力。

提升分类质效,全面推进“三个创新”

一是切实推进源头减量创新。全省率先全域实施取消“六小件”,酒店、民宿、农家乐累计减少32.5万余套“六小件”。深化“限塑令”,累计发放布袋子、竹篮子30余万只。开展绿色寄递革命,电商快件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100%,杜绝二次包装比例达98.8%。全面推行“光盘行动”,餐饮单位日产生餐厨垃圾量减少35%以上。全国首设“碳中和”银行,安吉农商银行先行先试,绿色信贷累计投放97.8亿元,借助绿色金融实现节约标煤量超5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超29万吨。二是切实推进回收利用创新。通过标准化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对再生资源进行细分利用,并对低价值可回收物实行兜底回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97%以上。在农村积极推广“垃圾不落地”模式,建成168个村级智慧垃圾分类回收平台,成功打造全国首个“零垃圾村”。在企业推广一般工业固废分类中心模式,通过制造衍生燃料等方式对工业固废再利用,累计节约处置费用4000余万元。三是切实推进智慧监管创新。建成安吉县垃圾分类大数据监管平台,上线运行学校和星级酒店易腐垃圾在线监测平台,实现对小区、村、学校、星级酒店、分拣中心等各场景的实时动态监管。引入全国领先的“小睿”机器人、“艾小厨”等垃圾分类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小区分类24小时全天候智慧监管。(安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