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打造城乡融合“全域美”美丽城镇


发布时间: 2023-01-03 10:02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2019年省委、省政府部署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以来,台州市提产业促民生扎实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以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为目标,使之成为展示共同富裕示范引领的新窗口。

一、统筹协调聚合力,突出思想先行。一是高站位谋划。将美丽城镇建设作为全市城镇工作的总抓手、总载体,高站位统筹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坚持系统谋划、专班运作,各县(市、区)工作专班实行实体化运作,工作体系日趋完善。坚持规划引领,高质量完成县(市、区)《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暨一镇一方案》和省级样板创建乡镇行动方案的编制,并且落地实施。二是高规格推动。组建了美丽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一把手担任组长,实行双组长制,各县(市、区)全部建立双组长制领导小组。市、县两级美丽城镇办共抽调170多人,全部实行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在具体工作中,把美丽城镇建设纳入市对县(市、区)年度考核,并作为考核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把责任敲到一把手肩上,形成强势推进态势。三是高频率造势。坚持“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网络有言、户外有势”的立体宣传模式,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系列化、持续化、常态化开展宣传报道。加强城镇宣传氛围营造,指导城镇在入镇口、重要节点、主次干道、社区等场所进行宣传引导。开展以“建美丽城镇 享美好生活”“共富共美向未来”为主题的美丽城镇宣传月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围。

二、规划引领显特色,突出项目带动。一是统筹规划城镇风貌。深化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入镇口、街景立面、公园节点等整治改造,提升城镇形象和城镇风貌。例如温岭市以打造“家门口的公园”为目标,结合城中村改造、城市精细化改造等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破解城市交通用地与绿化用地矛盾,提升入城口等重要节点风貌。截至目前,温岭市共建有口袋公园50余处,总面积达20.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9.01%,绿化覆盖率43.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25平方米。二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完善邻里中心、体育设施、卫生院、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供给,打造舒适便捷、宜居宜业的城镇生活圈。如路桥区横街镇以横街里商贸综合体为核心,初步形成5分钟邻里生活圈、15分钟中心生活圈、30分钟镇村生活圈的格局。积极探索多场景、多业务协同应用,建成城镇会客厅智慧城镇管理平台,推行“1+4”平台模式。三是聚焦美丽产业培育。完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设施配套,促进一二三产业在城乡充分融合,激活美丽经济,带动创业就业,用美丽书写共同富裕。例如临海市工坊推动农旅融合,科学延伸精制茶制造产业链,创新开发以“茶”入食的特色茶宴,持续加强“羊岩勾青”品牌塑造,筹划举办羊岩山茶文化节,让工坊既成为惠农增收的“主阵地”,又成为农旅融合“助推器”。今年上半年,羊岩山茶文化公园等农旅种植体验点拉动旅游创收近260万元。

三、共享乐民赋幸福,突出“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山海水城自然禀赋。结合山、海、水和谐生态以及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三湾相连优势,展现山水江南、海湾渔港独特魅力,塑造净美宜居、镇景融合城镇风貌。如椒江区大陈镇积极探索渔旅融合新模式,利用大陈黄鱼品牌效应,以渔旅融合的方式打造大陈旅游新模式。黄岩区宁溪镇、屿头乡、上郑乡、富山乡通过拓展城镇能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培育“中药材”“高山水果”等特色农产品,探索多元化“高山农旅”田园综合体发展路径。二是结合和合圣地历史人文。全力构建美丽台州升级版,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新格局。东部沿海地区突出东海海洋文化,西部突出佛道名山文化、浙东唐诗文化、和合文化、山水美学文化,中部挖掘柑橘文化、官河文化、台州府城文化等。落实特色传承和现代营造的有机统一,着力增强“重要窗口”的风貌辨识度,展现台州特有气质。三是结合民营经济产业优势。把美丽城镇与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将城镇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深入推进老旧工业区块改造,加快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小微企业园,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如路桥区横街镇确立了以工业为主、文旅为辅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以高新机电、智能卫浴、印刷包装、灯饰灯具等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玉环市龙溪镇围绕“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核心理念,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台州创新中心引入专家团队258个,建立智联阀门产业互联网平台和阀门全产业链电商平台,已有105多家水暖阀门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实现订单交易额超6.8亿元。

(台州市美丽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