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积金中心临平分中心“三举措” 筑牢贷款风险管理防火墙


发布时间: 2023-04-13 15:21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杭州公积金中心临平分中心结合本区房地产市场运行、贷款运作等情况,探索建立“三三三”工作机制,有效降低贷款逾期率,提升资金管理安全。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累计在贷金额133亿,2022年度分中心共计发放贷款金额28亿,配套商业贷款金额37亿,2022年度贷款金额逾期率0.055‰。

立足“三机制”,持续加强合作楼盘风险防范。一是建立“调查制”。开展新建楼盘合作可行性评估,对申请合作的开发企业在股东构成、开发资质、财务状况、销售情况、建设进度、信用情况、担保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并出具调查报告,针对存在风险的楼盘,召开项目风险防控专题会,根据实际情况拟定风险应对举措。2022年来实地走访调研楼盘80余次,召开项目风险防控专题会3次,制定相关举措8条。二是完善“合作制”。出台《杭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临平分中心贷款楼盘管理操作规范》,明确合作条件、合作流程、担保方式与要求以及暂停合作具体情形等内容,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建商品房楼盘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合作行为。2022年准入合作楼盘16个,工程进度均正常,未出现涉风险楼盘。三是严格“检查制”。联合委托贷款银行,每季度对未交付楼盘进行详尽了解,深入施工现场、深入源头,从资金流向、舆情风险、媒体关注度、互联网大数据等多个维度入手,开展全面排查,有效摸清楼盘底数,形成详实台账。扎实监管控风险,针对涉稳房产项目,实时关注施工进度和财务状况,及时与区住建及所属镇街了解情况,做好风险预判,防范出现断供风险。2022年来,开展贷后检查121次,涉及楼盘66个。

织密“三张网”,有效提升贷中风险审核审查。一是织密“流程把控网”。设立银行初审、银行复核、中心最终审核的三级审批模式,确保贷款审批“零错误”。严格落实借款人面谈面签管理,明确告知借款人责任与义务,要求按期足额归还贷款本息。自分中心成立至2023年一季度末累计审批贷款9904笔,业务审批零差错,面谈面签率100%。二是织密“征信核查网”,严格信息核查。加强对借款人、配偶及其共同借款人消费贷款、对外担保等内容的征信核查,明确暂停受理的逾期情形。针对借款人、配偶及其共同借款人纳入失信名单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连续逾期三次或两年内累计逾期六次的暂停受理贷款申请,提升借款人对按期还款的自觉自律。2022年,共对4808笔贷款申请进行征信核查。三是织密“系统防护网”,落实人防+机防。在贷款业务系统中加强贷款金额、贷款次数、缴存月份、最高贷款额度等关键要素关联的核算。同时,立足数据共享分析,加强对房屋地址、税务发票、省内贷款情况等数据关联核查,以“人防+机防”有效提升贷中审核风险防范,降低不良贷款发生率。2022年业务系统经数据共享分析累计提示风险贷款185笔,经人工核查后筛选38笔重点关注并提前做好逾期催收准备工作。

严控“三条线”,压紧压实风险防控各方责任。一是用好业务人员“准入线”。落实贷款业务承办银行经办人员准入标准,按照承办银行受理岗、复核岗职责要求,立足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对所有受理岗、复核岗经办人员采取经办资格准入考试。同时,每年定期对各家承办银行统一组织业务知识、实操训练、服务礼仪和风险防范等专项培训,不断提升业务经办人员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2022年组织培训和考试3场,考核银行经办人员573人次。二是把好银行考核“分界线”。将逾期率管理纳入受托银行考核范畴,设立贷款逾期率、存量贷款余额占比率等“风险防控管理”考核指标,主要考核承办银行贷款逾期率控制情况。委托贷款手续费支付与年度考核结果相挂钩,根据考核结果的不同档次对应支付不同比例委贷手续费,以激励机制促进受托银行积极主动做好逾期管理。2022年通过受托银行进行电话催收300余次,联合受托银行开展上门催收13次。三是盯好逾期催收“警戒线”。严格落实按逾期不同情形进行催收。中心每月会提前三天发送短信提示,提醒借款人关注还款本息、还款时间等,并对逾期借款人连续进行逾期短信提醒。借款人发生贷款逾期的,中心采用电话、短信、寄发《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发放律师函等方式进行催收,借款人仍无力或不愿意继续履行还款义务的,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强制执行。2022年共计电话催收500余次,寄发催收通知书12份、律师函6份。(杭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