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考核成绩公布,三门县蛇蟠乡被列为省级样板乡镇之一。 蛇蟠岛是台州最大的一个岛屿,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4.3平方公里,海域辽阔,海天风光,景色迷人,是我国第一部国际获奖电影《渔光曲》拍摄的外景之一。宋明时期,因开采石材留下洞穴1300多个,素有“千洞之岛、东海一绝”之称。蛇蟠岛景区在2014年时被评为“4A景区”,主要景点有野人洞、海盗村以及滑泥公园。 为贯彻落实三门县十三届二次党代会要求,打造中国最鲜美小镇,蛇蟠乡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春风行动”和冬季“洁化、序化、美化”行动,大力开展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庭院革命“三大革命”,助推乡村振兴。 坚持问题导向,黄泥洞村前期存在的线乱拉、车乱开、村容村貌脏乱差等问题,与景区要求极不相符,为解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蛇蟠乡落实驻乡规划师制度,根据独特海岛风貌,规划总体形成“一带四廊、四区多点”的鱼骨空间结构。开展对渔光曲路等重要街区、重要节点风貌设计,结合采石文化、石窗文化、海洋文化,编制海岛独特风貌规划的文本。 通过“分类收集、分拣清运、综合利用”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将处理方案纳入村规民约内容,积极开展各类创建评比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垃圾分类“三化”处理意识,通过分类处理工作,村民乱丢垃圾陋习彻底改变,使村内环境更加整洁美丽。 利用村内闲置空地,建设高品质公园绿地、雨水公园、生态停车场,因地制宜采取下沉式绿地、湿地等多种低影响开发建设措施。充分发挥2.8公里绿道区域生态廊道,实现串点成线、村景合一,形成慢生活体验区。 小康不小康,不看厨房看茅房,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群众对厕所也有了新的需要。前几年,村里厕所脏、黑、臭,游客望而却步。如今乡里严格按照建设标准,把厕所建设当成景点来建设,在设计上注入新思想、新理念,将厕所建设与文化、历史、绿色、生态紧密联系,改造旧厕所1个,新建生态厕所1个。在确保公厕舒心、满意方便功能的同时,也使区域公厕成为了一道绿色、生态亮丽的风景。 就地取材有效提升整治档次,利用红褐色的蛇蟠石在房前屋后砌成花坛、海鲜石雕和庭院,利用石磨、石槽、石凳作点缀,注重本土气息,彰显海岛特色。蕴含着当地人们高超的石雕技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旺盛的艺术创造力。 以渔光曲路景观为主轴,上蛇线文化景观带和外环南路滨海风情带进行整体风貌管控,形成有内涵的公园,有记忆的街区,有故事的小镇。 据了解,近几十年来,几度变迁,由“采石村”转变成了“养殖村”,村民逐渐脱贫致富,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的提升,为了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了建筑质量,逐步完善规划,建成了连片的美丽宜居村庄。通过立面改造、道路白改黑,管线上改下等一系列整治,提升了集镇品位,打造了彰显蛇蟠海岛特色的“浙派民居”。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发展格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促进了美丽乡村的发展,美丽乡村的发展将进一步适应农民的新需求、新期盼,推动美丽村民经营和美丽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三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 供稿 编辑 张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