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坚持以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抓手,以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美好环境、涵养美好品德、过上美好生活为目标,打造小城镇文化软实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 “治”“建”同步,人居环境“美起来”。 围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各项中心工作,该市持续花大力气破除农村环境痼疾。特别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该市全面打响“全域环境整治”攻坚战。 一方面 ,以治理小城镇、农村“脏乱差”为突破口,全面整治环境。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革命”、集贸市场改造等工作,全力开展村容镇貌整治大行动、植树造绿大行动,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另一方面,以小城镇为节点,连线串珠打造美丽乡村。整合资源,谋划建设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大陈镇率先建成并启用“至美大陈”樱花浪漫精品线;推进星级美丽乡村建设,创建一星级26个、三星级6个;马畈村成功创建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北山村创建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红峰村创建省传统村落;茶桑、古越两大文化园完成前期规划并启动建设,龙山风景区正式投入运行,云端玻璃栈道成功合龙,农旅融合向纵深发展,获评义乌首个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破”“立”并举,乡风民风“淳起来”。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培育小城镇文明乡风,努力营造敦亲睦邻、融洽祥和的浓厚氛围。 一是村规民约“约”出好风气。 全市700多个村(社区)均制定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观融入看得见、听得懂的“土规定”“土口号”,形成百姓能明白、愿遵守的约定俗成,既涵养了文明乡风,也有利于打击歪风邪气。 二是宣传教育“育”出新农民。 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以村(社区)为单位开展乡音宣讲、文艺演出、知识培训等活动。 三是创建评选“选”出优榜样。 发挥榜样的力量,深入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最美工厂”等评比活动,如大陈镇推选出义北村傅云菊、楂二村楼彩花等一批道德模范。 “送”“种”结合,文化生活“火起来”。 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通过多种形式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等送进小城镇,同时,以“本土文化”为种子扎根小城镇,使百姓的文化生活全面开花、多姿多彩。 一方面,培育“礼堂文化”。坚持把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组织“家风家训分享会”“道德模范交流会”,使礼堂成为道德建设的“宣讲站”;开展“文明出行、垃圾分类”等活动,使礼堂成为新风良俗的“始发站”;举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使礼堂成为党和国家政策的“广播站”;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法律、消防、农业等专业知识培训讲座,使礼堂成为农民群众的“加油站”。 另一方面,发扬“本土文化”。举办茶桑文化节、猕猴桃文化节、端午龙舟文化节等大型文旅活动,赋予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以“时代内涵”和“大众味道”。如大陈镇组织“东塘乡贤重阳笔会”,深挖“古越文化、茶桑文化、禅佛文化、红色文化和乡贤文化”五大特色文化,真正让农村留住乡贤、让乡贤记住乡愁,坚定义乌百姓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省整治办 推荐 编辑 朱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