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贯彻“721”工作法要求,通过转变思路、再造流程、创新载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改进工作,推动“城市养犬管理”向“城市养犬服务”转型,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服务保障美好城市生活的作用日益显现。 不变规矩变思路 临时寄存服务暖心 一是依法定好规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框架内,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完善了城市文明规范养犬规定,并推动有关规定经立法程序纳入地方性法规《衢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为衢州城市养犬定好“规矩”。 二是为民用好规矩。 2018年春节期间,衢州综合执法部门参与市区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迎新春•灯光秀”大型群众活动保障,按规定禁止携带犬只进入人员密集的活动现场。具体执行相关规定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积极转变思路,在活动现场各出入口设置“宠物犬临时寄存点”,免费为携爱犬前来游玩的群众代管照顾宠物犬,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文明规范养犬宣传。半个月的活动期间临时代管犬只达90余条,接受群众养犬相关咨询700余人次,在充分保障市民人身安全和环境卫生前提下,为养犬市民提供了极大便利,深受社会好评。以主动提供暖心服务真正提升了全社会对城市文明规范养犬规定的认知率和认可度。 不变事项变流程 省去跑路繁琐贴心 主动谋划城市养犬管理变革创新,在工作事项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实施要素重构、流程再造工程,为市民群众提供贴心、优质、高效的养犬服务,探索“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综合执法领域的实践。 一是主动变革以往全局集中开展城市养犬管理、单点提供犬只备案登记等服务的机制 ,创新构建4个分局各自负责辖区养犬管理、多点提供犬只备案登记服务的格局,提升了针对涉犬违章行为的查处效率,更极大便利了犬主就近办理相关业务,养犬管理网络扁平化运行一年来基本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路”的初衷。 二是抓住“智慧城市”建设契机 ,利用“数字城管”平台开发“e通衢州”手机APP,开通违规养犬等城市问题手机端一键举报、有奖回馈功能,一年来高效处置市民手机端涉犬反映131起,为犬主找回走失爱犬28只,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在此基础上,正积极探索推进犬只备案登记手续实行网上办理,并与畜牧防疫部门构建联动机制,实现犬只免疫接种与养犬备案年度核查两个步骤互相联动、一次办理,养犬管理网络信息化改革最终将实现“让群众只跑一次”目标。 不变宗旨变载体 管理以人为本走心 大力推动城市养犬管理硬件、软件两方面的提升创新,通过切实改进服务,不断增强履行“以人民为中心”宗旨的实际能力。 一是推进硬件载体更新。 针对现有市区犬类留验(收容)所容量有限、保障不足、功能单一等缺陷,坚决打破既有坛坛罐罐,大胆实施硬件载体更新促成养犬管理工作转型升级。积极对上争取、搞好横向协调,使衢州新犬类留验(收容)所项目一期工程获得立项,前期工作推进顺利,项目用地15亩、一期建设10亩,建筑面积4200余平米,投资概算1400余万元,已申请列入2018年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和2018年市本级政府投资预算安排。建成后将成为整合犬只检验诊疗、清洗沐浴、收容生活,和面向公众开展多媒体宣教、犬只爱心认养活动等诸多功能的城市文明养犬服务综合体。 二是谋划软件载体提升。 继续与《衢州日报》等市级主流媒体联合举办“无主犬只爱心认养”活动,推广“领养替代购买”新理念,增进全社会文明科学养犬意识。在此基础上,主动与爱犬群体和动保社团等相关民间组织开展联系沟通,动员其资深成员参与到犬类管理重点区域划定、市区禁养犬种认定等决策过程中来,同时还将组织此类人士参加“文明养犬进社区”宣传活动,发挥其知识专长和人脉资源宣传普及文明科学养犬理念,促进养犬市民群体、不养犬市民群体和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交流融合。(省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局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