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州市黄岩区围绕“全域景区化”主线,推进“城市记忆复兴工程”,对街巷、文物、建筑等城市历史文化载体,进行保护性开发,挖掘城市文化因子,延续城市建筑格局和文脉肌理,丰富“宜居宜业”城市发展内涵。 推进“美丽街巷”工程。 采取“保护优先、修旧如旧、有机更新”方式,在2016年以来“36街72巷”美丽街巷一、二期工程基础上,2018年启动实施桥上街、玉兰新村等区块延伸覆盖改造,进一步打通和串联老城区历史街区,保护老城社会网络,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两年来,“36街72巷”美丽街巷工程,从探索旧城改造新途径、组建街巷改造专业团队、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肌理、提升街巷人居环境质量等四大方面入手,先后完成了肇泽池巷、斗鸡巷等2个区块改造和花园巷、仁风路、直下街、砚池巷等6条小巷的改造,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好评。 推进孔庙、五洞桥区块改造提升工程。 以孔庙和五洞桥两个文化节点为核心,充分发掘黄岩地域特色宋风余韵,建设“满足宜居要求、彰显地方特质、留存历史记忆”的特色街区,并谋划适时启动委羽山大有宫复建工程,打造黄岩大旅游发展城区重要文化节点,实现“新旧共生、和而不同”的文化保护性开发。目前,孔庙和五洞桥区块均已完成规划方案设计及房屋拆除,建设与扩面工作可同步推进实施。 推进“宜居村镇”建设。 以乡村规划为引领,统筹传统村落(屿头布袋坑、富山半山)、古村落、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屿头沙滩、宁溪上宅居)等保护与开发,并串联周边特色旅游景点、特色小镇等景观文化资源,激发乡村发展内生活力,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良性循环。建设具有黄岩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是该区发展大旅游的重要内容。2017年,黄岩区相继承办了“浙江省第三届‘乡遇黄岩’大学生‘乡村规划与创意设计’大赛”、“2017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在黄岩宁溪设立了“乡村规划教研基地”,这是该区在深化 “校地合作”,借智、借脑、借力,提升该区村镇规划水平,推进“宜业宜居”城市建设上又迈出的新的一步。(台州市黄岩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