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台州市黄岩区委、区政府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部署和要求,并结合国家级卫生镇创建工作,院桥镇以创建整洁、有序、优美的生活环境为目标,运用立体化视角,加强面上整治,化解问题根源,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全方位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保在年底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着眼“二维”加强面上整治 营造行动声势 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专项行动。 结合“国家级卫生镇创建”、“清洁家园”整治工作,启动全镇村居环境卫生大整治,近100名驻村干部下到所驻村现场指挥工作。该镇多次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在主次街道、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学校等公共场所周边进行环境卫生大清理,共规范店外经营60余户,清理乱贴、乱画、乱设广告100余幅,大大改善了城镇的整体环境。 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专项行动。 自去年11月10日掀起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秋季专项行动”热潮后,连续开展15次专项执法行动,对镇区6条主要街道两旁的违规搭建、道乱占、车乱停、摊乱摆现象进行集中铁腕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500多人次,消除安全事故隐患5处,拆除违规搭建铁棚17处,现场教育整改150多人,暂扣违章经营工具和物件100多件。 强势推进“治危拆违”攻坚行动。 在拆违方面,仅去年全镇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约28万平方米,其中历史违法用地已处置120宗,拆除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在治危方面,对C级、D级危房全部下达通知书,D级危房已腾空并张贴封条。而今年更是对店头街、上岙村、上春军事用地房屋及十院路两侧等老旧工业园区违法建筑进行整治拆除,按照法定程序,前期已组织人员对镇域内违法建筑进行摸排,并根据小城镇综合整治和创建国家卫生镇相关要求,联合国土、行政执法中队对所涉及背街小巷未在指定时间内予以拆除的违法建筑,动用工程机械逐一予以强制拆除,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约15万平方米。 着眼“三维”疏通深层症结 改变城镇面貌 划定重点,树立整治典范。 将店头街菜市场、前庄农贸市场、院桥街综合市场作为该镇区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整治的重点难点,进行专项突击。在市场入口处设置路锥、栏杆等路障,防止车辆无序进场;在市场外设置电动车停放点、机动车停车线,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引导有序停车;对市场摊位进行划线管理,越线占道经营的一律清理;增设垃圾桶、宣传标语和环卫力量,确保环境卫生。通过整治,基本改变两个市场周边脏乱差的面貌,实现了洁化、序化,为该镇区的环境整治树立了典范作用。 落实疏导,化解沉疴积弊。 分批疏导“摊乱摆”,对瓜果蔬菜类摊贩,引导其进入前庄农贸市场经营;对服装、小商品类摊贩,引导其进入院桥街综合市场经营;对现制餐饮摊、夜宵摊,引导其进入下抱临时疏导点经营。规范疏导“车乱停”,合理规划,增设沿街沿路临时停车位、划制停车线,扩大镇区停车场、停车疏导点容量,并增强交警和行政执法力量,督促机动车进线进场停车。联合整治“线乱拉”,与供电所、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联合行动,拆除私拉乱设的电线线缆,对分散的线缆进行合并规整。 拆建结合,增强资源利用。 尽快清理“治危拆违”建筑垃圾,按规划开展建设。在繁荣拆违区块,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土地农转用等有关手续,待完成土地招拍挂后可进行工业建设。前期对下抱居拆违区块,逐步落实硬化、绿化,开辟为镇区东面停车疏导点。在山水泾河沿河拆违后,已基本建成2公里长的山水泾沿河景观带,建有园林绿化、游步道、廊桥榭舫,成为院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正推进官路河、洋汇河等沿河景观带建设和鉴洋湖湿地公园建设。 着眼“四维”建立长效机制 提升城镇管理 明确主体,落实责任。 建立指挥中心,落实指挥协调责任;落实街长制,将整治范围划分为若干区块,包干给16名班子成员担任街长,负责该区块的全面整治工作;区分多个专项整治组,攻坚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镇容镇貌、治危拆违方面的难点问题;建立督查组,落实巡查通报、查漏补缺工作,促进整改完善。 全民发动,齐抓共管。 把握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在政府层面,发动全体机关干部成为综合整治先头部队;在村居层面,发动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力量,动员村民自治;建立由全镇100余妇女代表组成的巾帼英雄志愿队,定期在全镇开展疏导交通、清洁卫生等志愿服务。 借势借力,力促提升。 结合今年国家级卫生镇创建工作,积极展开行动、高调创建,在全镇掀起治理脏乱差、改变城镇面貌的高潮,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夯实基础。借部门协作之势,集中行政执法、交警、市场监管、派出所、环卫所、环保所等职能单位负责人,担任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建立成员单位周例会制,打破部门合作壁垒,提高整治效率。(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