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0000024822425/2018-55478 发布机构 浙江省建设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温州市紧抓“分、运、销”三环节 破解智能小区垃圾分类三大难题


发布时间: 2018-05-30 00:00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温州市金御湾小区作为全市首个垃圾分类智能小区,自今年3月份试行以来,90%以上居民已经能正确操作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箱。以垃圾分类投放获取积分、兑换礼品的有偿投放方式,累计投放厨余垃圾6028次;其他垃圾4824次;可回收垃圾1483次,826千克;有害垃圾10千克,与之前相比,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20%以上。
   立足前端分类,解决“不想不会”难题
   一是精简操作,便捷分类。 该小区垃圾分类项目采用“6+2”形式,即6种智能硬件设备加2个软件平台,住户刷IC卡即可选择对应垃圾称重投放,投放正确后可通过手机App平台查询积分,投放便捷迅速,正常投放全程不超过5秒钟。目前,该小区已在主要通行口设置厨余、其他垃圾分类智能设备6组,可回收、有害垃圾分类智能设备1组。
   二是积分奖励,引导分类。 住户垃圾分类正确投放后,经智能系统确认,根据投放种类与重量,产生积分奖励,可在积分兑换机上兑换生活用品。截至目前,小区累计产生有效积分11.75万分,折合人民币约1175元,其中最积极的住户累计获得6919分,日均投放约2.5次。
   三是实名参与,管理分类。 推行垃圾分类实名制,为每户生成专属二维码,实现一户一码。住户每月可通过刷卡可在智能垃圾袋发放机领取二维码垃圾袋30只,扫描二维码即可得到对应住户信息,保障垃圾分类全过程监管。工作人员基于“一户一码”实名信息,对居民乱投、错投及不会投等乱点盲点精准定位、上门服务、引导整改。截至目前,已建立社区垃圾分类督(劝)导员宣讲队伍5支,共15人,开展分类业务培训10次,进行小区内外集中宣传10次,已上门服务20余人次,劝导整改20余次。
   着手中端收运,破除“分后又合”弊端
   一是专设区域,透明操作。 在小区专用地块采取网状栅栏封闭、地面硬化、截污纳管等方式,设立垃圾清洗、收集上车专用区域约20平方米,上车、清洗均全程可视、透明操作便于收运监督。
   二是市场运作,无缝直运。 与专业化环卫企业合作,建立投放与收运“无缝链接”管理模式,由专业环卫企业统一提供智能设备,将前端分拣与中端收集清运相结合,确保分类投放与分类运输并重,实现分类直运全程不落地,解决“投放-运输”链接中二次污染问题。截至目前,处理有害垃圾10千克,4月分别投放厨余垃圾351桶(240升)、其他垃圾325桶(240升)、可回收垃圾170桶(240升)。
   着眼终端处置,构建“分类处置”体系
   一是高频清运,分类处置。 推行生活垃圾快速处理机制,以每日早晚2次的频率进行清运,杜绝因时间长、环节多导致垃圾二次混淆,实现终端分类处置“四统一”,即有害垃圾统一由材料处置中心处理,可回收垃圾统一资源化回收利用,餐厨垃圾统一直压掩埋,其他垃圾统一压缩焚烧。
   二是资源利用,能卖就卖。 坚持能卖就卖的原则,“可回收物”由物业保洁人员自行分拣送往资源化回收网点或废品收购人员上门回收,并通过再生资源市场销往全国各大专业市场;低价值可回收物如旧衣物等联合“衣衣不舍”回收企业,设置旧衣物专用回收箱统一回收。
   三是有害单放,无害处置。 确定一个垃圾中转站为有害垃圾临时存放点,有害垃圾回收后在中转站临时存放岗亭封闭存放,定期由市综合材料处置中心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是干湿分离,企业参与。 考虑到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不同属性,坚持“干湿分离”的分类方法,引入市场化运作。在餐厨垃圾回收上与专业化环保公司签订回收协议,由环保企业提供一辆自压车直运回收处置,确保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温州市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张婷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