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健全违法建设防控治理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后,金华市金东区区委、区政府迅速响应,结合实际,第一时间制定出台《金东区违法建设防控治理机制》,通过建立高效防违控违网络管控平台、完善分级网格巡查机制、明确目标责任考核奖惩等举措,实现对新增违建问题“早发现、早处置”,达到“去存量、控增量”长效防控治理目标,为巩固“三改一拆”行动、“无违建区”创建成果起到了很好的制度保障作用。 搭建防违控违“一个平台” 一是联动部门,充实管理平台数据资料。 为实现对全区所有建筑的高效监控,该区建立防违控违信息管理平台,将全区的农民建房、企业用房、社区楼宇、临时建筑、农业设施、交通道路等建筑信息全部纳入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构筑)物建设行为的“建前、建中、建后”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并且通过国土、规划、住建等相关部门在该系统的对接端口,录入相关信息,为全区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的管理,以及新增违章建筑物的核查、处置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二是依托管理平台,实现督办问题实时掌控。 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防违控违信息管理平台的日常运转与维护,每个乡镇(街道)、部门相关负责人根据需要进行信息采集、录入、报送,48小时内平台就会对上报信息作出处理,并把审批情况、巡查情况、处置情况一一呈现在系统中,让一线巡查队员能够及时掌握具体处置进展情况。同时利用每位巡查队员配有的移动终端,管理系统平台就能够实时掌控巡查队员的路线轨迹,巡查地点的实景图片能够一目了然。 三是人“机”结合,实现无缝监管。 建立“无人机”巡查队伍,发挥“无人机”的优势,提高巡查效率,实现“无人机”巡查信息与防违控违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的自动比对、无缝对接,真正实现全区建筑物及违法搭建行为的全方位监查。 完善分级网格巡查“一套机制” 一是实行分级网格化管理。 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巡查网络,实行动态化防控,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调查、及时处置。各区级、乡镇(街道)、村(社区)级的巡查组明确各自巡查督查的网格,实行定人定责定范围,做到全程无死角。区级巡查组每周巡查督查不少于2次,每月到各行政村巡查督查不少于1次;乡镇(街道)巡查组每天对所辖村(居)进行不间断巡查;村(社区)级的巡查组做到日常常态化巡查督查。 二是建立巡查记录。 各级巡查组在对重点区域(重点村)巡查时,要及时做好巡查督查日志、建立巡查督查档案。发现违建行为或接到下一级网格员的汇报信息,各级负责人都要在24小时内到现场开展调查核实,确保新增违法建筑从产生到发现不超过2个工作日。经核查认定是违法建筑,30日内完成即查即拆即清。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杜绝违建。 为从源头上掐灭违法建设行为的“火苗”,该区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在村民中开展依法建设政策宣传,加强违建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从正反两面典型宣传,引导村民依法规范建设,并以“零容忍”态度对新增建筑实行即查即拆,强劲拆违气势来瓦解部分村民对违建的侥幸心理。 明确责任考核奖惩“一个举措” 一是严格考核奖惩机制。 为使违建防控治理长效机制更好地落实,该区将防违控违工作成效纳入区委区政府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工作成效明显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工作突出的个人将给予表彰。各乡镇(街道)的联村干部、村(社区)书记、主任的绩效考核将于防违控违工作成效挂钩,实行考核奖惩。 二是多部门协同,堵住违建生存漏洞。 该区综合行政执法、国土、农林、交通运输等部门协调联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享信息,在违法建筑处置决定执行完毕前,不得为违法建筑办理不动产登记;不得将违法建筑登记为企业住所或者生产、经营场所。各部门(单位)因未履行职责或履职不力,造成恶劣影响的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三是批管并重、从源头堵死违建。 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国土、规划、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单位)之间数据共享,批管并重,合理分配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民生工程,坚决杜绝未批先建、少批多建、以罚代批等现象。(省“三改一拆”办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