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以敢于担当、敢打硬战的狠劲、干劲、拼劲,全面全力全速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5个地块完成签约任务并突破额外奖励线,签约率均达99%以上,其中茶湾地块和长地爿地块达100%,墩头地块和小蒲湾地块已完成房屋腾空工作。 筑牢“三大保障” 夯实城中村改造根基 一是凝聚改造共识,筑牢“思想保障”。召开誓师动员大会,在干部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城中村改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邻里服务队”等小团体、“网格道地会”等小场地、“渔港民嘴”等小人物的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到户到人、政策解释工作入耳入心。二是形成强大合力,筑牢“力量保障”。街道和区属单位科级干部坐镇地块,150余名优秀干部参与其中,形成了“区主要领导挂帅、街道为主挂图作战,各部门精兵强将一线攻坚”的全区联动格局。积极开展已签约和未签约地块人员交流互助,切实提高一线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战能力。三是科学合理谋划,筑牢“政策保障”。因地制宜出台了《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创新设置了总体签约奖和前三周签约奖,既确保征收政策的科学性、落地性,又提高被征收户主动签约的积极性。 突出“三个强化” 健全城中村改造机制 一是强化统筹联动机制。加强区级、街道、工作组等各层面的统筹协调,推行疑难问题联合会审制度。通过提前启动、并联推进、交叉作业、无缝对接等,提高协调度和紧密度,缩短完成时限。二是强化竞争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劳动竞赛,以“7+黑”的高强度状态分组包干、比学赶超,落实“一月一通报、一周一督考、一日一统计”及专项考核考察制度,切实形成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局面。三是强化公开透明机制。始终秉持“一张图谋划、一盘棋部署、一条边到底、一把尺评估、一口价签约、一张表公示”的原则,坚决把好政策执行关,将公平公正公开贯穿于每一个环节。 优化“三种服务” 助推城中村改造进程 一是优化安居服务。为被征收户提供公租房快速申请通道,保障签约腾空后部分困难户的居住问题;加强与城北天颐老人之家的对接、协商工作,给予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入住优惠措施,并组织有意向性的老年人、家属实地参观。二是优化金融服务。与普陀农商行和被征收户签订三方协议,方便被征收户申请利率较低的无抵押短期贷款,切实解决被征收户购房首付款等应急之用;并对接建行,推出按揭贷款利率下浮3个百分点的优惠福利。三是优化组团服务。设立搬迁腾空服务中心,涉及房屋销户职责的单位入驻进行全天候现场办公,已为墩头地块和小蒲湾地块的1300余户签约户提供了“一条龙”的“最多跑一次”服务。 攻克“三个难题” 赢得城中村改造实效 一是攻克“意愿不强”难题。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利用个别拆迁户的威信,实现一户签约带动一片;发挥法制保障组等专业团队作用,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对小户型、集体土地户等特殊人群,通过“私人订制”解决实际困难。二是攻克“稳定不够”难题。全面掌握每户被征收户的基本情况、社会关系、主要诉求、思想动态等,建立“一户一档”,同时通过走访居民聚集点等方式收集信息,做好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对影响稳定的苗头,及时采取措施,立足于“早”、化解于“小”、着力于“解”。三是攻克“抵制拆迁”难题。对各类抵制户,因人施策、先易后难、逐个击破。如对计较利益得失的,帮助算好“升值账”“名誉账”;对抱团抵制的,大力营造“我不拆我吃亏、他先拆他占优”的竞争氛围;对重点钉子户,发动群众做其工作,使其在舆论压力和强拆政策面前做出明智选择。(省“三改一拆”办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