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常山县住建局以树立工匠精神,推进质量强县为目标,严格规范质量管理程序,不断压实五方主体责任,积极鼓励企业创优夺杯,实现了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三量齐升”,有力推动该县建筑行业提质提速发展。去年,4项工程获评衢州市优质结构,3项获评“常江杯”优质工程,同比增加50%。今年,6个工程申创衢江杯,2个工程申创钱江杯,3个工程顺利创建常江杯,同比增加180%。在全市率先采用危旧房实时动态监测。创新推广“工法样板”与“工序样板”的施工质量监管制度也在全市走在前列。 一、提高监管水平,保障质量安全。 一是对照标准,健全机制。坚持质量安全是质量工作的底线。结合年初住建部启动的“工程质量三年提升行动”工作目标和该县工程质量水平现状,于17年5月份制定《常山县工程质量三年提升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并配套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该县验收程序的通知》、《质量监督记录表》、《检查记录表》等一系列制度。深入推进落实“两书一牌”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通过“全过程监管”+“严格追责”双管齐下,确保每个建设工程质量都经得起时间与人民的检验,该县“两书一牌”落实率达到100%。二是严守底线,强化督查。17年3月份,编制完成《常山县建设工程监督站验收记录表》和新版《常山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建立起督查、抽查、巡查“三查合一”的“一楼一档”信息永久登记制度。两年来累计开展检查150余次,下放整改通知单及函告60余份,受理房屋质量投诉总计27起,均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尤其是针对幕墙工程工序复杂、隐患较多、危害较大的特点,为该县5个幕墙工程特别制定专项监督方案,加大检查力度和复查频率,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施工、监理单位年终考核。三是对标重点,挖掘潜力。该县危房分布点多面广、周边区域情况错综复杂、改造周期长,为尽可能保证危旧房治理改造安全有序得推进。该县开创性得引入危旧房动态监测监测服务体系。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城区共计150幢4层以上危旧房屋监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覆盖率到99%。检测数据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一旦周围房屋出现结构风险,将立即停止施工,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委托省建科院对该县危旧房进行人工巡查、技术处理等工作,今年已收到危旧房监测月报4份。 二、强化要素保障,厚植质量基础。 一是宣传到位,提高质量意识。在日常监管中及时宣传新标准、新规范,不断提高施工、监理企业的质量意识。充分利用钉钉、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大力宣传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建立 “常山县建筑业政策直通车”等4个交流群,将施工、监理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纳入其中,互相交流学习新工艺、新技术、高标准、高措施。同时深入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质量月”等活动,积极培育以“工匠精神、质量强县”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张贴横幅、告示10余份,发放各类质量安全手册500余册,并赴各个工程现象组织“工匠精神学习”10余次,促使质量即生命的意识深入人心。二是严格监管,破解管理缺位难题。不断深化质量管理模式,首先通过分类指导,变“无差别监督”为“重点监督”。如该县部分建设项目存在监理话语权不足的问题,我局将这类管理失衡缺位的项目列为重点督查对象,加大督查频率,要求监理严格执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组织流程,督促现场定期组织召开正、反面典型经验交流会。同时用活检测,变“经验办事”为“数据说话”。17年以来,该县新开工工程项目42个,各项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我局在日常检查中,采取随机抽检和定期检测的方式,建立起各个项目的质量检查台账,分析把握建设项目的薄弱环节,让监督工作靠数据说话,对项目建设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威慑,目前该县建设项目监督力度和效能明显提高,房屋质量投诉同比下降20%。三是加强培训,强化技术保障。工程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本地建筑行业人才队伍建设,17年以来,共组织建筑企业开展了5次能力提升学习。如开展“优质”工程评选和质量观摩示范工程活动,树立质量典型。组织当地企业赴龙游、开化等地参加“优质”工程观摩活动,参加全市工程质量现场反馈交流会。我局还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进工地”活动,通过与企业负责人交流、探讨,在施工现场宣扬“大国工匠”精神等形式,积极鼓励倡导施工企业引进会技术、懂经营、擅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和培育技术精练、业务突出的技工队伍尤其是本土技术工人。 三、突出创优引领,塑造质量品牌。 一是严格标准定规矩。今年年初,该局充分分析该县优质工程创建过程中存在的“散漫、随意、讲人情”的现实问题。下发《关于2018年度报送创优夺杯计划的通知》,重点阐述“创优夺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申报的程序要求和评选的标准,突出创建过程的事前、事中控制,充分实现创优夺杯体系运行的连续性、持续性、闭合性,建立起“定规则、树标准、宁缺毋滥”为评选原则,确保优质工程名副其实,工程质量长青。截止18年5月底,顺利通过钱江杯阶段性目标工程2个,顺利通过衢江杯阶段性目标工程6个,顺利创建常江杯3工程3个,同比增加180%。二是模式创新树标杆。创建过程中,创新性的探索出“样板先行”的施工质量监管制度。形成了先立标准,后建模板,再行验收,模块单独设立,随工程一同保留的以点带面标准化管理模式。如农信联社营业大楼作为今年申报创优夺杯的工程,将其作为该县首个“工法样板”试点,前期详细制定施工方案,明确管控要点,规范节点细部做法,待各方责任主体单位一致认可后开始全面推广实行。再如芳村小学迁建工程,通过创优措施的不断研究和改进,在“工法样板”的模式下,推出了“工序样板”的新型模式。施工单位直接在工程实体上创造样板模块,经各方验收通过后,参照样板全面铺开,最后随施工工序进行隐蔽,每道工序依次持续循环。该县探索出的两种模式大大提升了工程建设质量,在17年9月26、27日的全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中得到检查组及市局领导的一致肯定,为全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了“常山样板”。(常山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供稿 编辑 张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