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大陈镇原乡政府驻地杜门村聚焦乡村振兴,着力构建“规划共融、资金共筹、资源共用、项目共建、收益共享”的环境综合整治共同体,打造具有大陈特色的整治新模式。 规划“共”融。 注重多规合一,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与用地、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九都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等规划有机融合,植入中国最美众创乡村等理念,打造“耕读人家书香杜门、诗音茶韵禅佛鹅峰”的特色村庄,并以此统领杜门各项工作,一张蓝图统到底、干到底,综合施策,解决杜门村“脏乱差”,提高环境整治管理水平。 资金“共”筹。 面对整治资金压力,大陈镇拓宽投资渠道,构建“五位一体”资金筹措体系,即“政府支持一部分、国企帮扶一部分、村级投入一部分、村民解决一部分、民间招引一部分”,通过财政补助、结对国企、集体投入、招商引资、发动群众等方式,解决整治资金难题,全力保障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向纵深推进。 资源“共”用。 整合杜门各类资源,构建“多方共用”模式。提升基础设施,相继改造道人峰茶园、九都溪景观带、村口景观公园、村内主干道等,公共空间大幅拓展、公共设施有效更新。挖掘文化内涵,以一位名人、一段传奇、一套民俗和一桌美食”为核心,建设傅太公雕像,杜门书院,规划蚕神、茶神庙,举办“祭茶神蚕神”典礼和茶桑文化节,举行杜门美食推广等活动。 项目“共”建。 构建“政府主导、国企共建、行业推进、全民参与”的项目共建模式,政府主导截污纳管、道路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负责危旧房拆除、公共空间美化优化等空间拓展;村民投入义务投工投劳,重点实施农房改造、墙体美化、房前屋后整治等人居环境优化;行业主管如通服等负责三线“上改下”等开展专业领域整治;国企义乌市场集团负责霖溪路景观带等景观打造和旅游产品开发;民间资本如浙江国大雷迪森酒店管理公司负责宣德里民宿等景区建设运营。 收益“共”享。 确立“一个基本、四方获利”的收益“共”享模式。“一个基本”指全体村民享受整治成果,通过经营农家乐民宿、加入景区工作、销售伴手礼等方式,增加村民收入。“四方获利”指村集体、民间资本、国企和政府都受益。其中,村集体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流转、旅游基础设施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民间资本通过经营高端民宿、开展景区运营服务受益;国企通过旅游产品固定资产投入,促使资产保值增值;大陈镇政府通过巩固、提升小城镇整治成果,推动五星级美丽乡村建设,打造“茶桑故里•原乡杜门”,实施蚕桑文化园、鹅峰山森林公园等8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量将达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3亿。(省整治办 推荐 编辑 朱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