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党建+共建 最多改一次”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
||||
|
||||
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是造福群众改善民生的关键小事,也是优化城乡环境品质的发展大事。近年来,宁波市江北区对砖桥巷等9个老旧小区实施了整治改造,总改造面积达34.3万平方米,直接受益居民3630户。在推进改造工作的过程中,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主线,走出了一条“党建+共建,最多改一次”的江北老旧小区蝶变之路。 党建引领找出“最大公约数”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到千家万户,关键点在于找准居民群众的共同价值和最大利益。为此,江北区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通过基层党建工作引导群众从小区管理的“局外人”,变成小区改造的“主人翁”。 甬江街道拥有9个社区,社区在建设过程中发挥出各方作用,搭建起一个多方参与的共治平台。“业委会、物业、环物委都是社区的建设者,社区的建设缺一不可。”创新八联工作法的包家社区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业委会每周或每月一次碰头,听一听居民的声音,再到社区提一提意见,到物业查一查账本,当好社区的“桥梁”、群众的“眼睛”;建立各方参与的物业联席会议制,每月议事,每季考核,有针对性地解决共同问题,疏通小区管理的痛点、难点、堵点。 甬江街道在全市首创的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八联工作法”,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基层社会事务及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我区专门出台相关《意见》,在小区业委会积极推进“红色业联体”建设;在未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则以党员为核心建立居民自治小组,派驻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业委会和居民自治小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大方向和主导权。例如白沙街道正大花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红管家”,作为骨干参与居民自治小组,推进小区治理和改造。“红管家”会同党员干部通过破解“僵尸自行车”等居民群众关注的顽疾,成为了小区改造的意见领袖和主心骨,确保了正大花园小区顺利纳入2019年度改造计划。 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核心,推动成立改造工作自治小组,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五共”原则,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开门纳谏。白沙街道贝家边小区作为全区首批老旧小区改造单位,在改造过程中,先后召开“睦邻议事会”10余次,组织意见征求600余人次,收集提供建议50余条,有效保障了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对于改造过程中产生的较大分歧与事项,由基层党组织出面,组织部门、街道、物业、业委会和居民代表等五方召开民情恳谈会,采取“民事民说、共商共议”的方式予以解决。此外,中马街道槐树小区针对各方分歧较大的闲置煤气站拆后利用问题,通社区党支部上报,街道出面组织“居民说事”专题会议,经过方案比选和投票,多数业主选择改造成公共停车位,有效缓解了槐树公寓停车难问题。 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的重要考场,推动党员在改造中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在白沙街道贝家边小区的防盗窗改造中,不少党员就带头拆除“鸽子笼式”防盗窗。看到改造成果后,其他居民纷纷主动要求更换,改造比例从原先的30%提高到了98%。还有退休党员熊佩娜在担任庄桥街道三和嘉园小区业委会主任期间,形成了“熊阿姨345工作法”,带动三和嘉园在老旧小区改造各项工作中走在前列,小区房价也比周边每平方米高出2000多元。与此同时,全区以“三服务”为抓手,发动778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1500名街道社区干部包干到户,深度参与全区老旧小区的治安巡逻、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岗位。 共同缔造画好“最大同心圆” 老旧小区改造利益多元、项目多重、情况多变,这就更要充分调动起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力量,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原则,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氛围。 政府“一盘棋”谋划。江北区坚持把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内容,与区块建设、交通提升、棚户区改造等同步规划、统筹实施。在启动改造认定标准上,构建完整的技术评估体系,统筹考虑改造项目“上不上”的问题。对全区62个2000年前建成小区进行全面摸底,出具“体检报告”,排定改造优先级次。 在改造工作计划安排上,实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动态管理,统筹考虑改造项目“什么时候上”的问题。对已纳入区块开发范围的老小区暂缓改造,防止资金浪费沉淀;对拟保留老旧小区按照环境评价、意愿征询和资金落实情况,每年年初划定改造范围,经街道推荐、部门初评、社会公示和会议联评等流程,确定最终年度改造计划,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确保江北区在2022年前基本完成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 部门“一条龙”保障。注重在工作中借势借力,主动协调发改、财政、住建等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和供水、供电等企事业单位的力量,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合力。在资金调配和基建配套上,统筹智慧安防、污水零直排、海绵城市等条线资金资源,统筹协调水电、燃气、市政等部门施工时序,一揽子解决老旧小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做到建设和改造一次到位。同时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优化老旧小区改造相关工作的审批流程,实现一部门受理,多部门并联审查。就如在当前群众比较关注的老旧小区电梯加装事项上,全区部门联动,住建、消防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审查,通过总包企业代办制实现了业主办事“一次都不跑”,并在全市首推“物联网+保险+服务”模式,保障加装电梯全生命周期的使用安全。 干群“一条心”参与。坚持将改造工程打造成“阳光项目”“民心项目”“实事项目”,发动各方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区委区政府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区监察平台上榜督查、亮绩赛马;每个改造工作自治小组设立改造现场办公点,随时接受居民意见建议;充分发动党员居民组建“群众监督队”等志愿者团队,参与施工监督、工程验收等环节,真正做到“为群众办的事,由群众来打分”。例如在中马街道槐树公寓改造中,干部积极引导群众形成“家园意识”,居民的态度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不配合,转变为全程参与、一起出力、共同解决问题。又如洪塘街道锦育小区启动改造后,出资业主仅有10余户,街道干部通过“听、说、看、走、记”做工作,最终出资业主达到79户,顺利完成改造,居民对改造后的新环境也赞不绝口。 良性互动争取 “最多改一次” 老旧小区改造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实施难度较大、建设工期较社区干部向参观者介绍楼道灯改造内容长。江北区紧紧围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思路,全面系统、科学统筹各方力量,做到改得科学、改得彻底、改得长远,确保单个小区5年内只进场大型施工一次。 “改不改”充分征询意愿。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前,做深做细居民思想工作,以问卷调查、座谈议事、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充分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同时坚持居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居民的自主意愿,发放“改造意愿征询表”和“共同缔造出资表”,并统一回收登记公布。通过意愿比选,优先选择改造意愿强、意见统一度高、自筹资金占比高的小区进行改造。 “改多少”充分体现民意。按照“共同缔造”的理念要求,江北区提出“多出多改、愿改尽改”的工作思路,规定共同缔造出资额超过总投资10%以上的小区,方可申请改造立项;同时对超过10%部分,区财政给予1:1的补贴奖励,这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参与小区改造的积极性。中马街道槐树公寓电梯老化,部分住户在社区党员组织下,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成功筹集资金,加上政府1:1比例的补贴资金,顺利启动电梯更换项目。充分尊重各个老小区历史遗存,打造各具文化特色的宜居小区。就如正大花园小区是1907年创办的正大火柴厂原址,其生产的童车牌火柴是一代人的记忆。此次老旧小区改造中,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将“童车”商标作为特色元素,让这位穿着花外衣、骑着男士自行车的少年郎在新时代获得新生。 “怎么管”充分体现自主。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为确保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后续管理,注重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小区环境的共治共管。加强网格管理,聘请兼职网格员,开展“执法进小区”活动,对违法经营等“五违”典型行为重拳整治,坚决遏制老旧小区脏乱差现象反弹。突出市场导向,在小区改造同时升级物业服务,对未实施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抓紧引进物业,对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推进物业服务提质提价工作,并将物业企业纳入后续保持和管理的整合力量之一。鼓励居民自治,设立居民志愿服务登记制度,鼓励居民广泛参与治安巡逻、垃圾分类、停车引导等公共服务,真正做到“小区是我家、环境靠大家”。(宁波市江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