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小城镇整治全面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
||||
|
||||
今年是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收官之年,长兴县27个整治对象已全部完成省级考核验收,其中5个小城镇被评为省级样板、10个被评为市级样板,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提前完成,打造了一批宜居风情小镇,赢得了所有百姓的称赞。 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小城镇整治是以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城镇功能、满足人们需求为目标,实现共建共享共管的新局面。画溪街道白阜集镇整治工作走入群众心里,整治前,城建办人员与村班子成员工走访了所有农户,向村民详细讲解整治计划与未来规划,打消百姓的疑虑;整治中,实行“全程无休”模式,展现了整治铁军风采,提升了镇村两级党委公信力,将百姓的怀疑转化为支持,部分百姓无偿贡献土地用于公益设施,自觉参与环境清理;整治后,情愿垃圾带回家也不愿意随意乱丢,自觉参与长效管理。洪桥镇对背街小巷和城中村进行了全面的整治,消除了村庄的脏乱差,修通了道路,整治了三线,提升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的标准,城镇总体环境得到显著提升,群众满意率、获得感显著提高,多年的投诉户主动转变成集镇秩序管理者和卫生劝导员。 打造风情各异美丽小镇。以规划为引领,深入挖掘城镇内生动力,结合各自特点,展现“一镇一品”的独特内涵。吕山乡打造湖羊风情小镇,突出“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全”,成功创建省级样板。为打好“美丽+文化”品牌,每年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湖羊美食文化节、“荷”文化节、湖羊美食音乐啤酒节等节庆活动,充分展示湖羊文化和农耕文化,提升美誉度和知名度;煤山镇紧紧围绕建设省级小城市的战略目标,深入挖掘主城区优势工业产业、绿色生态及两翼红色文化、金钉子地质文化、太湖石文化等地域元素,全面扮靓煤山、新槐、访贤三个小城镇;小浦镇以银杏产业为主打造古银杏小镇,注重集镇居民反映最强烈的,方便居民生活的老大难问题,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注重对蓝色棚批乱搭乱建,生活污水乱排,墙体剥落,杂物乱堆等现象突出区域的整治,居住环境不断提升。注重融合古银杏元素,结合八都岕景区建设,打造全域旅游小镇。 精细化管理,巩固整治成效。坚持标本兼治,把好长效管理关,逐步从突击整治向常态化管理转变,强化属地责任、职能部门基层站所的服务管理责任。李家巷镇创新推行了“巷人治巷”管理新模式,针对集镇道路较多、背街小巷杂乱的现状,推出了“路长制”与“巷长制”,选聘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热衷群众工作的承包组长、热心百姓担任“巷长”,主要负责巷子的环境治理与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巡查、监督、引导、宣传、讲解等,协调邻里纠纷,督促房前屋后保洁,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提交给“四个平台”。水口乡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四个平台”建设,整合职能部门资源,按照“一办多职”形式,组建村镇综合管理办公室,全面加强对集镇市场秩序、交通管理、食品安全及周边农家乐管理等日常监管。同时,规范修订镇规民约,自发组建“老娘舅”调解队、“半边天”调解队、“指南针”交通引导队、“平安志愿者”守护队、景区志愿者等5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加强网格化管理和全方位服务,有效提升了群众自治水平。(省整治办 推荐 编辑 朱宇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