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台州市持续推进城市公共厕所服务大提升工作 补齐关键“民生小事”


发布时间: 2020-11-06 09:16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今年来,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国家文明城市建设和浙江大花园建设目标,以“最多跑一次”理念为引领,立足本地千亿智能马桶产业优势,全力做好“面子工程”、做精“里子工程”、做强“底子工程”,破除寻厕难、如厕难、管厕难问题,全面提升城市公厕服务水平。截至10月底,全市完成新建改建公厕212座,投入资金约8600万元,完成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永宁驿站荣获2020意大利A'设计大赛银奖,并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数量布局合理化,夯实公厕基础布局

抓好前期规划,完善网络布局。编制了《台州市公厕布点规划研究》,严格落实建成区每平方公里配备3—5座公厕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城市公共厕所服务大提升工作。同时,为加强规划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对公厕用地进行严格控制,达到布点规划的深度要求,落实城市基础功能建设,补齐群众生活短板。截至10月底,省考核任务明确的212座新改建任务已全部完成。

建立公厕联盟,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理念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视觉统一、考评统一的“五统一”,开放管理机制,建立城市“厕所联盟”。动员沿街商铺、学校、医院、车站、酒店、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具备开放条件的社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免费对外开放内部卫生间。同时,要求联盟成员单位签订《免费开放协议》《文明公约承诺书》,做到开放时间不少于对外办公时间、标牌设置醒目方便引导如厕、专人负责日常保洁和设施维护,公厕布局更趋完善,社会资源充分共享,现“厕所联盟”成员已达到504个。

外观形象景观化,开启公厕“文艺复兴”

扮靓外观形象。通过强调公厕的建筑风格、色彩、形式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引入“浙派建筑”特色,善用地域文化要素,以景观建筑小品的形式求新、求美,使其在满足群众如厕需求的同时,不再独立于城市景观外,成为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新建改建后的公厕具有一厕一景、风格多样、文化元素浓厚等特点,实现颜值与品味并存、文化与艺术同在,充分展示城市品质和文化内涵。其中长和驿站(日报社旁)荣获2020年金堂奖,永宁驿站荣获2020意大利A'设计大赛银奖,并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改造内部形象。以实现公厕内部设施功能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改造提升一批设施缺乏、设备陈旧的“老年”公厕,对标《浙江省城市公共厕所服务大提升考评验收办法》以及《台州市公厕星级管理评定办法(试行)》建设标准,完善照明、通风、环保和无障碍等设施,配备导向牌、无障碍通道、灭蝇灯、绿植等设备,免费提供厕纸、洗手液。此外,全市城市公共厕所基本上标配第三卫生间、休息椅凳和母婴室,进一步提升了市民如厕便利度和舒适感。

打造驿站公厕。打造了一批功能复合型的驿站式公厕,引入智能马桶展厅、垃圾分类体验、环卫工人休息中心等功能。如温岭市北山公园公厕加入生态休闲和文化宣传项目、黄岩区的永宁驿站永宁驿站将功能区域出租给垃圾分类第三方公司用作垃圾分类体验馆、椒江区的长和驿站设置智能马桶展厅等等,这些驿站在履行公厕功能的同时又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基地、本土品牌宣传基地,成为市民“转换心情、休闲休憩”的场所。截至10月底,已建成驿站式公厕15座。

功能设施智能化,打造公厕样板工程

智慧上线,提升物联智能水平。为进一步打造便利的城市公共厕所服务平台、建立自己的具备显示开放时间、蹲位数量和意见反馈等功能的城市公共厕所大数据平台,积极开发了微信小程序——“台州公厕联盟”,现已上线。市民可以通过小程序找厕所、用厕所、评厕所,充分落实惠民便民理念。

服务上线,提升便民惠民水平。对公厕内便民设施硬件进行整体提升改造,首批公厕可为市民提供热水、洗手液、干手器、WIFI、充电设备、可回收物垃圾桶、厕纸等便民设施和惠民服务,同时,对照国家二级公厕标准,不断在内部结构上进行优化,实现洗手台高低错落、残疾人设施完备、脚踏冲水器安装、防滑地板材料使用,不断提升便利度。截至目前,提升改造公厕154座。

专业上线,提升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公厕保洁服务市场外包,提升公厕管理专业化水平。对标星级公厕管理标准,实行一人一厕保洁管理,对照招标合同和管理办法,落实日常检查和月考核制度。加强公厕日常维修及保养,定期安排专人对辖区公厕内设施、电路、排水管道等逐一检修,确保设备设施运行良好。(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