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路桥区“四个一”工作法聚力撤桶并点 启动“四定四分”投放模式 |
||||
|
||||
为实现省级示范小区100%实施撤桶并点,台州市路桥区11月用时整月开展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实战”月行动,创建并坚持运用“四个一”工作法,以“一个工作组”形成创建凝聚力,以“一张点位图”制定专属方案,以“一份告知书”搭建宣传交流新平台,以“一个时间表”压实工作责任,聚焦省级示范小区撤桶并点所需、回应居民垃圾源头分类所盼,推进小区撤桶并点形成工作闭环。12月1日上午,撤桶并点正式启动,运行“四定四分”(定时定点定人定质)投放模式在12个小区80个投放点统一铺开。 “一个工作组”齐参与 建立人员联络机制,化被动为主动,组织相关街道、镇政府、社区、业委会、物业、垃圾分类专业服务企业人员,根据任务分解紧密配合,镇街道做好协调和资金保障;社区发动党组织,做好宣传发动;物业当好管辖范围第一责任人。将散落在单元楼门、小区道路上的垃圾桶进行撤并,11月开展每周一例会、半月一座谈的形式,实时掌握各小区开展情况。 撤桶并点涵盖8个镇街道12个省级示范小区,区分类办号召各单位在思想高度上重视、在实际行动上真抓细照,按照市现场会要求,形成以区分类办为指导的“5+1”工作小组,提前做好小区撤桶并点顶层设计。 “一张点位图”强指导 各小区住户数、规划不尽相同,区分类办创造性提出各小区各自画出点位图并安排专班上门踏勘。 工作推进会部署初步规划。召开路桥区省级示范小区撤桶并点工作推进会,就市撤桶并点工作目标向参会的各镇街分管领导、相关社区主任、物业公司负责人提出具有实操性和针对性的推进撤桶并点方法方式,用一星期的时间完成社区小区点位的排摸并编制撤桶并点方案,收集资料、制定出执行性强的撤桶并点点位图。 实地踏勘调整修改方案。对12个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重新进行逐一踏勘,按照100米或300户设置一组的标准进行点位规划,“一小区一方案”编制科学规范的撤桶并点方案,包括撤并的位置适中便民投放、完成点位绿化改造景观协调,今年实施撤桶并点的小区共有12个,8800户住户,从370个投放点撤并到80个,撤桶率达到78%。承诺后期会联合物业人员增加收运频次,避免垃圾堆放时间太长产生异味;合理选址设置了24小时误时投放点,便于群众在固定时间段外投放。 建立工作群长效管理。建立路桥区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工作总和12个微信工作群,各镇街道、社区、物业及一线工作人员等共将近100人加入了微信工作总群,通过微信群,单位之间及时沟通、及时反馈情况、及时部署任务,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在群里展开热烈讨论,共同出谋划策。利用微信群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发动和协调各方力量,抢抓垃圾分类向基层延伸。 “一份告知书”搭平台 为听取民意,宣传撤桶并点的举措和好处,在撤桶并点小区采取多方式、多渠道开展宣传,面对面指导居民正确分类。 出台告知书上墙。由路桥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路桥区各镇街道、各社区、示范小区业委会联合落款的《关于本小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的通告》印发给各小区物业,在示范小区各楼梯通道墙联同点位图以及宣传册一并亮相,目前上墙100余组,实现12个小区全覆盖。 入户宣传百分百。为获得群众理解和支持,专业服务公司和社区、物业一道,发动小区志愿者,完成一轮至二轮宣传,累计入户走访7188户居民,同时发放宣传册和传达撤桶并点工作措施。 桶边督导齐上岗。为提高撤除后80组点位的投放准确率,选定每天的6:30-9:00、晚上5:30-8:00为固定投放时间段,排出值班表,一名督导员、一名志愿者、一名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组成桶边督导小组对居民的垃圾进行开袋检查和深入执法,督导小组到岗率100%,红蓝橙三色严格值守引导,为居民自觉分类投放安上“助推器”。 “一张时间表”求实效 10月底召开推进会、11月初完成全部小区踏勘、11月中旬前完成100%入户宣传、由专业服务企业完成对社区、物业培训,12月1日在12个小区同步启动撤桶并点,从开始宣传造势到正式全面启动的一个月,把按时按量完成撤桶并点放在第一位,工作组及时征求意见和反馈沟通,就小区撤桶并点中遇到的问题纾难解困。碰到撤桶并点点位有难度、群众沟通有难度的,在保障如期完成的前提下一项一项高标准执行,一户一户耐心沟通,狠抓垃圾分类的真实成效和群众的感受度,公开收集意见,对抱有异议的居民进行多方沟通再商定,做好上门调研、宣传、答疑连续动作,因势利导;小区地面放置垃圾桶空间不够的,因地制宜将四分类亭改建为误时投放点,时机成熟后由政府主导推动,转变为社区小区自我管理,从易到难逐个推进,让群众自治模式在基层垃圾分类真正发挥作用。(台州市路桥区城市管理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