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242/2020-79726 | 发布机构 |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文 号 | 有 效 性 | |||
统一编号 |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548号提案的答复 |
||||
|
||||
叶碎高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实施快递外卖垃圾源头减量,确保垃圾总量零增长》(第548号提案)由我厅主办。非常感谢您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的提案从快递外卖行业产生的增量垃圾成为影响我省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的主要瓶颈出发,指出了过度包装污染环境、外卖垃圾增量大的问题,并提出了生产环节要“控”、流通环节要“限”、消费环节要“管”、制度环节要强化责任等四个方面的建议,针对性、指导性非常强,对我省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针对您的建议,我厅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商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现答复如下: 一、 近年来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 随着新型城市化加快推进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包装废弃物明显增多,源头治理尤为迫切。我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坚持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相结合,不断破解减量难题,努力做到垃圾低增长。 一是推行绿色包装。以农副产品、食品、礼品、外卖等为重点,开展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制定绿色包装推广的政策意见,鼓励企业生产绿色、循环、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在申通开展以快递环保塑料袋、环保芯片编织袋、电子面单为重点的试点,在圆通开展印刷减量化试点,在优速开展绿色快递网点试点,在湖州试点使用环保胶带和环保包装用品。目前,快递行业电子运单使用基本实现全覆盖,免胶带纸箱应用比例达10%以上。 二是升级“限塑令”。减少超市、商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场所的塑料袋使用,在全省近600家超市和农贸市场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69家果蔬集贸市场开展“净菜进城”试点。 三是加强示范引领。全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不使用一次性杯具,并于2019年11至12月对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倡导全省四星级以上饭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消费用品,224家星级饭店率先实施。在餐饮企业、学校、单位食堂推行“光盘行动”,创成217个“光盘行动”餐饮示范点。 四是合理布局回收网点。按设区市、县建设2—5个分拣中心,城市1000户设置1个回收站、乡镇2000户设置1个回收站的要求,合理布局回收网点,进一步健全回收体系。全省共建设分拣中心144个、回收站点6172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全省垃圾总量高速增长势头明显遏制,增长率从2016年的12%下降到2019年的0.7%。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诚如您在提案中所言,快递、外卖行业产生的垃圾成为制约我省垃圾减量的瓶颈,亟待从生产、流通、消费等源头上控制增量,确保到2020年实现垃圾总量“零增长”。 一是快递绿色包装压力大。包装废弃物是新业态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小物大包”“多层包装”“胶带捆包”等过度包装现象普遍存在。我省快递业务量排名全国第二,占全国1/5。有关数据表明,仅“双十一”之后10天内我省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了4万吨,快递绿色循环发展任重道远。 二是外卖产生的废弃物快速增长。随着技术的便利、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订餐(外卖)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3.98亿,占网民整体的44%,用户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三是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污染环境。5月份,我厅专题调研了一次性餐具,发现目前市场上的餐具主要有聚苯乙烯材质、聚丙烯材质、淋膜纸质、植物纤维等四种类型。商家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多使用价格便宜的聚苯乙烯材质、聚丙烯材质的餐具,但这种材料很难被自然降解,可降解的植物纤维餐具受制于材质、成本要素,还不具备完全替代一次性餐具的条件。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扎实推进生活垃圾治理意义重大。我厅将认真落实全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坚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实现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的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一)完善制度体系。立法层面,积极配合省人大开展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工作。重点突出责任落实,既明确各地、各部门职责,又厘清社区、居民、物业等各方责任边界,把更多原则性规定细化具体化,增强操作性和刚性约束。目前条例已在征求意见中。政策层面,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原则,探索建立处理费用与产生量、垃圾类别直接挂钩的差别化收费机制。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理机制,已拟定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6月5日上午,召集行业协会、相关企业、专家召开座谈会,对实施办法进行进一步论证。研究制定低价值可回收物的扶持政策,对废玻璃、废纺衣物等低价值物实现兜底回收。标准层面,主要围绕推动绿色包装,制定覆盖环节更全、涉及门类更多、要求更细的地方标准,以标准引领生产消费,推动源头减量。 (二)创建绿色生活方式。一是推动“限塑”向“禁塑”转变。会同省发改、生态环境、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研究制定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率先在杭州、宁波、绍兴市建成区等重点地区的重点领域禁止、限制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具等部分塑料制品的销售和使用。二是加强一次性消费用品的管控。会同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制定了《一次性消费用品管理规范》,明确餐具、住宿用品的材质要求,目前已完成意见征求等待发布中。6至7月,拟联合浙江日报等媒体,对各地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的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三是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在有条件的农贸市场,实施果蔬菜皮就地处理、净菜进城,积极创建一批绿色环保示范农贸市场。四是继续开展过度包装专项整治。会同经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制定《绿色包装通用规范》,对产品的包装设计、材质要求、流通要求、包装再利用等环节做了明确规定,目前已完成意见征求等待发布中。鼓励电子商务平台、快递企业与商品制造企业合作,推进产品包装标准化、一体化,减少二次包装,实现45毫米以下“瘦身胶带”封闭比例90%以上、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70%以上、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基本全覆盖,新增2000个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网点。 (三)推广应用绿色产品。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研发成本更低、更合适的环保替代材料,减少环境污染。二是加强源头管控。探索包装废弃物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将生产者的生态环境责任延伸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三是推广绿色产品。到2020年底,全省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等单位食堂率先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在美团等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植物纤维餐盒、可降解的PLA覆膜餐盒等生物基产品。推动寄递企业建立实施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使用经过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产品。 (四)强化宣传引导。结合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在公民习惯养成、素质提升上下更大功夫。一是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健全街道、社区、物业、环卫、志愿者和居民的协同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和一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物业服务企业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并督促物业企业履行好小区内垃圾分类收集职责。二是志愿服务推动,组织居民和社区党员代表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对居民垃圾投放进行“桶边督导”并上门宣导,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三是加强监督管理。按照全过程分类要求,加强生活垃圾从产生源头到末端处置的智能化、精细化闭环监管,确保前端分类投、中间分类收、路上分类运、末端分类处。将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销售与使用情况纳入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商场、绿色社区等绿色生活创建评比指标。 再次感谢您的宝贵建议和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陈 敏 联系电话:0571-89892097 18806767806(钉钉同号)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0年6月18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