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242/2020-33487 | 发布机构 |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文 号 | 有 效 性 | |||
统一编号 |
项永丹厅长参加省政协第十六次民生协商论坛 |
||||
|
||||
4月24日下午,省政协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为主题举行第十六次民生协商论坛,省政协主席葛慧君,副省长陈奕君,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蔡秀军、周国辉,秘书长金长征以及省政协委员、各界别群众代表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论坛。厅党组书记、厅长项永丹,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奕参加了活动。 葛慧君强调: 一要把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的重要举措,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和美丽浙江建设的坚实一步,同经济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治理、公民健康教育、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隐患等一体谋划、统一部署、整体推进。 二要聚焦重点实现城乡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目标,在源头做好总量控制的减法,在终端做好处置能力提升的加法,加强薄弱环节,补齐补好短板,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合力打造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三要创新市场运作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专业化公司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好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实时在线监控、在线监测和全过程动态监管。 同时,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化专题调研,积极协商议政,推进民主监督,广泛开展宣传,同心合力让绿色成为浙江最动人的色彩。 陈奕君指出,本次民生协商论坛选题十分精准,并从“有章可遵循、能力大提升、垃圾低增长、氛围渐浓厚”等4个方面介绍了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成效。就下一步工作,她提出: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立法进程,健全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围绕推行绿色包装,制定地方标准,推动源头减量。 二是提升设施能力。以不出大市域为底线、以县域平衡为原则,加快推进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年底县县全覆盖。 三是强化闭环监管。一手抓桶、箱、车、厂等硬件和回收网络的完善提升,一手抓全链条动态监管,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平台。 四是突出习惯养成。深化“八进”活动,持续开展示范创建,大力宣传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引导全社会从当下做起。同时,加大对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处罚和曝光力度,形成有效威慑。 项永丹针对此次民生论坛各位委员、界别群众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作出了回应。他表示,将有关意见建议积极吸收转化为下一步推进垃圾分类的具体举措: 一是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积极配合省人大加快推进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厘清各方主体责任边界。同时,会同省级有关部门研究完善垃圾处理收费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快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区域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全面提升全省生活垃圾处理能级。 三是进一步总结推广模式。总结提炼各地有益经验和创新做法,大力推广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分类模式,为全省各地提供借鉴,以示范引领推动面上工作。 四是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充分发挥省建设厅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工作格局。(省分类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