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建组织、优机制、抓服务打造物业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
||||
|
||||
海盐县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立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坚持“示范引领、创新驱动、规范服务”的原则,将“小区物业管理品质提升”列入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力打造物业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提升效能,创新管理模式 一是创新机制,保障制度化。2019年10月开始施行《海盐县物业服务项目监督考核办法(试行)》,目前已对2019年四季度、2019年年度、2020年一至三季度全县物业管理项目开展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落实2019年度奖励扶持资金126万元;通过公开通报,以舆论倒逼服务质量提高,逐渐形成优胜劣汰氛围,有6个物业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了更换。 二是精密智控,管理智能化。在2019年已完成114个“智安”小区建设的基础上,2020年继续做好新建、提升76个“智安”小区的建设任务,落实住宅小区常态化防控措施。2020年5月,伴随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各“智安”小区快速推进精密智控设施改造布建,146个开放出入口实现进口“自动测温+自助刷脸+智能显码”。 三是齐抓共管,治理科学化。针对住宅小区内违法行为常见多发等特点,为加强执法宣传、畅通受理渠道,于6月份发布执法进小区整治清单,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对住宅小区的管理职责,并于10月底全省率先在16个社区成立了执法保障中心(基层治理联动工作站),执法人员进驻并做好日常巡查、宣传走访及与社区的联动工作,解决社区日常管理中的各类矛盾。 示范引领,推动基层治理 一是强化先锋引领,激发红色力量。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工作与物业服务项目监督考核相结合的制度,将物业企业成立党组织、建立红色物业议事厅和开展议事或志愿活动作为监督考核的重要内容。至目前,全县已组建起物业企业党支部6个,党员人数30人。建立20个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共同参加的“红色物业”议事阵地——“党群家园”,已累计组织纠纷调解50多场次。 三是强化多元化解,畅通调解渠道。为进一步增强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成立了房地产与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该调解委员会由一名兼职及两名专职人员组成,主任由县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兼任,两名专职调解员均具有丰富的社区管理及矛盾调解经验,并入驻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开展工作。截至目前,受理物业纠纷达172件,已成功调解24件。 三是强化宣传引领,激发群众力量。通过新媒体、现场走访、公示栏等多方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志愿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志愿活动1000余次。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县共有300余人主动参与小区防控,更多的业主向物业企业提供物资资助。 问需于民,强化为民服务 一是助老上楼,提升生活品质。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统筹协调工作,宣传电梯加装政策,做好来访业主政策解释。8月份,在常绿景苑小区举办首台加装电梯开工仪式,进一步扩大加装电梯影响力和宣传力度。截至目前,全县4台加装电梯已完成业主意见征询工作,3台通过方案联合审查,1台正在施工建设,1台已完工,前来咨询有意向加装电梯的业主约30余户。 二是规范收费,提升服务能力。编制出台《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规范》,明确了综合管理服务、公共秩序维护服务、公共保洁服务等方面的普通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分级标准,填补了物业服务收费放开后物业服务标准无据可依的空白,为下一步指导行业协会根据该服务标准制定物业服务分级收费标准,引导市场逐步建立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环境做好基础铺垫。 三是加强监管,实现“四位一体”。针对当前住宅小区管理普遍存在物业企业服务监管欠缺、业委会履职难、业主自治意识不强以及三方缺乏信任基础等问题,全市率先出台《海盐县实施物业服务住宅项目资金监管指导意见》(试行),实现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费用专用监管账户、社区居委会“四位一体”,良性互动。目前推广实施资金监管项目达12个,实施第三方物业服务质量测评项目28个。(海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