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因地制宜书写新时代美丽城镇新篇章 |
||||
|
||||
2020年以来,海盐县以“五美”“十个一”建设为标准,加强顶层设计,同步谋划推进,落实保障政策,强化督导服务,全力推进美丽城镇创建。在全市美丽城镇季度长效管理考核中有三次位列第一,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成功创建新时代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 一、强化顶层设计,注重政策保障。一是提早规划部署。海盐县于去年11月份开始编制县、镇两级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到今年3月底,两级方案在全市率先通过专家组和领导小组评审。方案注重特色提炼和差异化发展,形成西塘桥街道融美小镇、湾区新城,百步镇长三角智造高地、杭州湾时尚新城,通元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杭嘉湖美丽田园小镇,澉浦镇湖风海韵、水墨澉浦、生态人文慢城等美丽城镇建设特色。西塘桥街道、百步镇被顺利列入2020年省级样板镇创建名单,行动方案均被评为市优秀行动方案,其中,通元镇行动方案获评省级优秀行动方案。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不少于3亿财政资金用于支持美丽城镇项目建设。同时,积极探索美丽城镇“一镇一策”,已出台西塘桥街道和百步镇的样板镇扶持政策。实行县级首席设计师 、7个镇(街道)驻镇规划师“双师”制度。县级层面聘请省规院首席设计师团队作为首席设计师,根据美丽城镇推进的不同节点,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驻镇规划师按照“落实落深落细”的总体要求,对镇(街道)具体规划、项目建设、节点打造等进行专业性指导。 二、做精建设项目,健全长效机制。一是挂图作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县美丽城镇建设五美项目126个,总投资63.23亿元,其中2020年计划投资23.99亿元。项目建设进行挂图作战,明确责任人、责任科室、责任领导及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等。二是坚持两个持续,巩固环境整治。延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管理方式,持续运行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网格化管理制度。美丽城镇建设开始后,将小城镇长效管理人员纳入美丽城镇建设专班,实现无缝衔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实地督查,对各主体实行每月通报考核;各主体各主体落实部门和网格员责任,结合机构改革及时调整相关人员,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城镇环境有人管,管到位。三是压实一项考核,确保整治效果。长效管理考核纳入县对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每月对全县11个小城镇和5个集镇进行环境卫生秩序长效检查。每月下发问题清单,结合市级巡查清单,督促各主体及时整改,今年以来,共完成县级问题整改380个,市级问题整改227个,确保问题整改完成率100%;每月进行长效管理月度巡查考核排名通报。上半年在全市的长效管理考核中位列第一。 三、发展美丽产业,赋能美丽经济。一是开展美丽评创,促进产业发展。开展“美丽厂区”、“美丽车间”、“美丽食堂”等“三美”系列评创活动,培育选树各具特色的“美丽厂区”升级版标杆,推动“美丽厂区”创建扩面提质,为美丽经济加码。如百步镇中达联合控股集团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将总部打造成精美的苏式园林;浙江格莱美服装有限公司建设了皮革文化休闲馆、智能皮革制造车间、时尚皮革景观区等景点,成功创建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二是发展文旅产业,培育美丽业态。发挥海盐县特有的历史文化、工业、农业资源禀赋,培育“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等特色文旅产品。沈荡镇提炼酒文化和酱园文化打造具有沈荡特色的酿造节文旅品牌;澉浦镇打造逛古城、品羊肉、住民宿的特色文旅品牌;秦山街道打造集乡村休闲游、核电科游等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年均接待游客40万人次以上;于城镇绘制“于城镇水果采摘手绘地图”,通过“一张图”,将种植产业串点成线,助推农旅融合发展。(嘉兴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