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市楚门镇打造“都市节点型”美丽城镇


发布时间: 2021-01-28 09:23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玉环市楚门镇以建设“都市节点型”美丽城镇为目标,根据“五美”“十个一”要求,补短板、促提升、创特色、抓长效,精心打造“一区三圈”即湖滨核心区、东部乡村振兴特色圈、中部智慧宜居特色圈、西部产业智创特色圈,努力把楚门建设成为“千年古镇、梦里水乡、湾区家园、智创门户”。

一、精心谋篇布局,努力绘好创建蓝图。一是注重科学规划。充分挖掘楚门自然禀赋,彰显地方特色,编制《楚门镇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融合楚门人文、景观和产业特色,包括沿街立面改造、最美街区建设、绿地改造、景观节点、线路改造等10多个子规划。二是成立工作专班。成立创建工作专班,按照省美丽城镇评价办法和考核办法,对照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和满意度指标,挂图作战,统筹负责具体的创建工作。同时,强化同交警、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协作力度,形成合力,精准发力,疏通创建工作中堵点难点问题 。三是做好资金保障。把美丽城镇建设资金纳入年度地方财政预算,将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更多地向其倾斜,提高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益返还比例。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和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美丽城镇建设,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2020年,实现投资6.7亿元,纵深推进楚柚路改造等24个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到2022年实现总投资12.85亿元,完成32个重点项目建设。

二、全面整合资源,聚力打造核心区块。一是大抓项目建设,丰富发展载体。坚持“旧城改造、新城开发”的城市有机更新战略,新建红照路、昌业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并建成文玲书院、社会公共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引进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商贸综合体等商业商住项目。同时立足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先后完成老十字街“上改下”、楚洲文化城改造、城郊大渭渚改造,启动胡新村区块、湖滨社区南塘头区块及东门老旧工业点有机更新,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二是大抓功能拓展,搭建城市展厅。以“未来社区”建设为契机,依托邻里中心、乡贤馆等服务功能阵地,打造集城市形象展示、矛调中心、社区居民服务、党群服务、游客服务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同时,立足于楚洲文创园,通过组团联动文玲书院、湖滨文创街区、老十字街等文化地标,把湖滨核心区打造成设计产业的示范区、文创人才实践基地、艺术文化集散地。三是大抓品质提升,彰显水乡特色。结合楚门水乡特色和文化底蕴,有序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全面打造“千年古镇、梦里水乡”。先后完成入镇口、入村口以及南兴街立面改造,整合湖滨公园“最美街区”、前王河生态景观带、塘垟前港等特色景观,结合游步道、亲水平台、雕塑小品等设施建设,深化“楚门记忆、楚门人家、楚门新韵”文化主题。目前,“美丽河湖”一期工程已经投入使用,“美丽河湖”二期工程即将启动建设。

三、突出差异发展,全力凸显特色亮点。一是打造东部乡村振兴特色圈。将乡村建设和城镇建设同规划、共落实,整体开发镇域东部山脉水系。目前,美丽庭院改造和创建已达1000余户,东兴岙村成功创建万树示范村,东西村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因地制宜融合乡村农旅,进一步盘活村级生态资源,改造完成马山、东西粮食功能区,统筹开发彭宅村1200亩杨梅基地,成功打响彭宅杨梅等农产品特色品牌。同时,加速推进村级产业项目建设,蒲田小微企业园、田岙物流建成投用。二是打造中部智慧宜居特色圈。围绕“社区生活圈5分钟、建成区生活圈15分钟、行政区域生活圈30分钟”建设,配齐日常生活所需的行政服务、教育、社区服务中心等要素。如楚门中心幼儿园晋升省一级幼儿园,楚门成技校创成省级现代化成技校,专门设立教育专项奖励资金每年140万元,成立乡贤教育发展基金200万元,实现教育资源硬件和软件双提升。在医疗惠民上,先后建成投用市二医迁建工程、市二医健共体集团楚门分院,完成“玉环绿康榴岛家园”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协同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三是打造西部产业智创特色圈。以玉环时尚家居小镇创建为平台,对标省级特色小镇创建要求,建成投用小镇客厅、家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启动并全面推进“一老一小”及科技产业功能区改造提升,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同时,立足“创意+传统”模式,建立并完善台州首家乡镇级人才综合服务机构—楚洲人才梦工场,依托南京林业大学、深圳家具协会等单位,整合玉环家具行业省级院士工作站、欧式家具研究院等平台,为本地企业和青年提供科研攻关、创业孵化、电商培育等服务。楚洲人才梦工场先后荣膺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称号。

四、坚持多措并举,合力强化长效管理。一是在社会治理上创新方式。率先实施公共服务社会购买机制,整合社会力量,积极引导天宜社会工作服务社、阳光救援队等社会组织,通过“社工+义工”、“社工+社团”、“社工+社区”等方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均等化,被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专题报道。完善“四个平台”建设,打造“警保联防”“党建联盟”“志愿者联盟”三大联盟,群防群治成效明显,扫黑除恶、“无盗抢城市”创建等全力推进,社会治安持续向好。二是在文明建设上深挖底蕴。以楚门特色文化为载体,坚定不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成立玉环市首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同时实现“一村一品”文化礼堂改造提升全覆盖,广泛开展“四千工程”进文化礼堂、“文化大超市”活动,构筑群众文化活动新空间。三是在精细管理上健全机制。围绕“交通治堵”、“垃圾分类”“我爱我家”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养护和公共服务设施运维管理长效机制,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实现环卫保洁全覆盖、街(路)长制全覆盖、网格长制全覆盖、“两站两员”全覆盖。(台州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