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独山港镇建设文化礼堂 赋能美丽城镇 |
||||
|
||||
为丰富城镇居民文娱生活,让美丽城镇更美,独山港镇针对礼堂特色不鲜明、“8小时”之外开放难,无法完全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的问题,开展新一轮礼堂提升改造,引入“村民自管+乡贤助堂”机制,让文化礼堂“活”起来,打造最美文化礼堂,为美丽城镇建设赋能。目前,该镇共建成文化礼堂15个,其中五星级文化礼堂3个、四星级文化礼堂1个、三星级文化礼堂2个,实现了设施、机制“双健全” 一、村民自管,从“要我来”变成“我要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社会组织(NGO),启动“礼治礼堂”项目,参与文化礼堂开放机制顶层设计,在陆沼文化礼堂试点后,在四星级以上礼堂进行推广。一个“自管组织”,招募文化志愿者、礼堂热心人、本土乡贤,成立“礼堂自管会”,实现礼堂997全天候自我管理。一张“活动菜单”,定期开展“村民喜爱的礼堂活动”开放空间大讨论,围绕群众期盼热点策划礼堂活动,村民自主制定年度和月度活动菜单。一份“预约指南”,实施礼堂场馆预约制,自管会负责人人手一份预约清单,开通“礼堂有约”热线,供文艺团队和个人提前预约。一串“流动钥匙”,平时委托居住礼堂周边的热心人保管,由提前预约的文艺团队或个人自取,最后一个离开的村民,负责关好门窗,及时归还。 二、乡贤助堂,从“办礼堂”到“育礼堂”。乡贤是乡村议事的主心骨,更是文化礼堂的热心人。在近年来文化礼堂工作推进过程中,独山港落实“乡贤助堂”机制,成立乡贤参事会,将乡贤作用融入到“建管用育”全过程。融入乡愁记忆,在村史村情、崇德尚贤板块上震古烁今,设立村史馆、乡贤廊,展示古贤事迹、今贤风采,激发乡贤爱家乡的自豪感。发挥乡贤才智,邀请乡贤参与礼堂的规划设计,献计出力。此外,像海洋文化展示馆、印象虎啸展示馆、家园家风馆等一批特色展馆的策展布展,背后有着一群本土乡贤的群策群力。选树最美乡贤。在礼堂开设乡贤工作室,乡贤驻堂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红色文化传播、公益文艺辅导、好人好事巡讲,涌现了像朱赴农、尹菊芳、沈丽娟等一批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最美乡贤,成为孕育礼堂文化中一道道靓丽风景。 三、精神家园,从“建起来”到“活起来”。“村民自管+乡贤助堂”,体现的是对村民信赖和对乡贤敬重,释放的是礼堂管理压力和开放困境,彰显的是礼堂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只有做到“门常开、灯常亮、人常来”,精神家园才具有导向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礼堂自管会”“乡贤参事会”的有力支撑下,独山港镇完成了陆沼文化礼堂、虎啸桥文化礼堂、运港文化礼堂的五星级改造,实现了村歌、村训、村晚全覆盖,编创的礼堂精品节目屡屡登上了浙沪大舞台并获省市金奖。独山港镇也于2020年创建成为浙江省文化强镇、浙江省文化礼堂建设示范镇。(嘉兴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