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住建局把好“四关”筑牢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防护网 |
||||
|
||||
今年以来,江山市住建局在江山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深入贯彻建设部、省建设厅关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部署,以安全“免检”要求,扎实开展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建筑施工安全和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工作,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抓隐患摸排、抓责任落实、抓行为规范、抓风险防范,全市建筑工程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守住了建设领域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底线。 抓源头管控,守住“材质”关 聚焦“检查”抓质量。强化钢筋,预拌砼等主要建材和砼强度、砂浆强度、板厚等影响结构安全项目的原材料,以“普查+抽查”方式开展专项检查。根据省建设厅要求,组织开展“瘦身”钢筋专项检查,年内共对46个项目、70批次钢筋进行抽检,未发现“瘦身”钢筋。 聚焦“企业”抓质量。对本市11家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和两家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共取样检测水泥24组、机制砂24组、碎石22组、混凝土试件22组、砂浆试件4组,检查情况总体较好。 聚焦“制度”抓质量。督促施工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对材质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明确建设单位在材料监督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合同为依据,坚持做到施工方直检和管理方复检相结合。 抓过程管控,守住“程序”关 严格建设程序。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实施图纸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分户验收制度,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年内完成施工图审查备案81项,办理房建施工许可项目69项,面积97.9万平方米;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工程项目78个,面积127.5万平方米,78项工程均一次性验收合格。 加强业务培训。围绕《质量安全手册》《衢州市质量通病防治手册100条》等文件,组织施工、监理等企业开展专题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履行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把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落实到位。 鼓励创优“创杯”。大力开展优质工程创建活动,鼓励我市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创优工程。根据创优项目的申报情况和特点,全力做好项目创优的指导和服务。截至目前,江山市列入今年创杯计划的工程有12项,其中有2项计划争创“钱江杯”,3项已被评为“衢州市优质结构工程”。 抓现场管控,守住“施工”关 项目安全“专人”负责。对全市97个在建工程以“线上+线下”“抽查+普查”形式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建立项目联络员制度,两人一组、分片包干,住建局纪委、派驻纪检组全程跟进、确保监管力量下沉一线、责任到人。每个工地建立工程推进“微信群”,要求监理和安全员每日晾晒巡查问题和整改情况。截至目前,年内累计发放安全生产隐患整改通知书260份、停工令(函)11份,督促整改安全隐患800余处。 特种设备“专项”检查。专门成立2个专项设备检查组,聘请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塔吊、升降机、建筑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开展定期专项检查,做到隐患排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截至目前,年内共检查塔吊、升降机57台、高支模、深基坑等危大工程92家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97项等。 工程质量“专业”监督。实行施工项目“一项一策”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功能性试验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累计对排水管道、电力管道、综合管道的化学管材、水泥稳定等原材料使用情况开展抽检10余次,对发现碎石、防腐木等原材料不合格情况责令全部返工处理。 抓行业管控,守住“制度”关 强化工程监管制度。梳理建筑施工安全领域风险点、薄弱点,研究制定《江山市建设施工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整治及危险性较大分部分工程动态监管管理办法》《建设施工领域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起重机械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等各类安全生产管理文件9个,构建全领域、全过程、全链条的隐患排查、整改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石。 强化建筑行业管理。强化信用资质运用,实现信用信息与招标投标、监督检查等事项关联,全力打造“监管+信用”“市场+现场”联动评价体系,年内实施全覆盖资质核查5轮,对87家资质不达标企业作出暂停招投标处罚,资质不达标率从24%下降到10%以内;实施不良行为通报,年内共公布10家不良行为企业,企业3个月内不得参与招投标。 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通过“激励+倒逼”形式,加快推广盘索结构等新型安全设施应用,全市11个公建项目全面使用盘扣式脚手架,夯实建筑施工安全基础;加快可视化工地系统研发应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可视可控,构建“数据生成—任务派发—结果反馈”的全闭环智能处理新模式。(江山市住建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