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歌山镇激活“美丽城镇” 涵养“美丽未来” |
||||
|
||||
歌山镇素有“歌山画水”之美誉,是国家级生态镇、浙江省建筑强镇、省教育强镇、省卫生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镇。自美丽城镇建设以来,歌山镇紧紧围绕“五美”“十个一”要求,明目标,晒亮点,搭平台,润人心,全力争创省级样板。 一、明目标,绘就“一张蓝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规划引领,高定位、严要求,铸就大美歌山。建立“主要领导牵头部署,分管领导直接负责”机制,通过多轮实地走访、调研,确定了以“田园渔歌·闲适歌山”为主题的美丽城镇建设方案。 二、晒亮点,强化“二轮驱动”。持续打造域内文旅产业,深入发掘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激活歌山“特色+文旅”的驱动力,并引领本土优势产业提升。一是坚持特色引领。发扬“非遗文化”及“特色产业文化”等优势,因地制宜做好宣传推广。如火腿制作不仅是歌山的产业也是歌山的非遗手工艺传承,凭借火腿文化的悠久传承,歌山致力于打造特色火腿品牌,集中发展火腿制作、品尝等文娱体验活动,并打造火腿伴手礼等一系列旅游衍生品;发展渔线特色产业。歌山镇渔线产销占据国内70%以上市场,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能。在产业集中的基础上,歌山深入调研垂钓休闲运动的前景,联合东阳市政府、渔具企业对东阳江林头村段江滨长廊进行进一步改造提升,打造林头渔樵耕读垂钓基地。该基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自然水域垂钓基地,拥有钓位千余个,并且配套了广播和监控系统,是优质的垂钓赛事举办地之一。二是坚持文旅融合。通过多年谋划引领,歌山已基本形成两条较为成熟的风景游线:集镇区周末休闲游线。以凤凰谷度假酒店为核心,连接最美乡村俞黄和凤凰山休闲文化公园;王村光至大里生态田园游线。以王村光青枣为核心,结合大里共享田园,全面打造王村光周边青枣产业和生态旅游。 三、搭平台,致力“三圆同心”。以楼西宅、俞黄和大里为核心区块,因地制宜谋划提升建设项目,力争打造集镇区三大“圈”,绘就美丽城镇“同心圆”。一是突出优势,打造文旅“特色圈”。串联俞黄、凤凰谷、镇区核心区块,涵盖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接待中心、小镇客厅、共享田园、老街等节点,完善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展示歌山特色风貌和历史。同步推进智慧城镇建设,打造集景点营销管理、云票务系统、信息统一管理及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智慧旅游系统。二是完善配套,打造集镇商贸服务“生活圈”。一方面,规划建设首个商业综合体,打造集镇区商贸地标;另一方面,继续改造提升俞黄现有特色街区、入城口、生态绿道等风貌项目,进一步改造提升楼西宅高架桥下运动公园、小学幼儿园、卫生院等便民项目,将原凤山村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为歌山镇居家养老中心,并依托原综合楼、文化站、老年协会、文化礼堂等,升级为楼西宅、俞黄、大里邻里中心,通过完善生活配套,打造集中商贸服务5分钟、15分钟生活圈。三是串点成线,打造镇域生态“连接圈”。依托滨江休闲公园、东阳江两岸生态廊道提升、镇区绿道连接、凤凰山绿道建设等项目,串联俞黄、楼西宅、大里,形成东至高架桥下、南至凤凰谷、西至石潭桥头、北至大里南园书院的绿道封闭环,设计完善亮化工程,打造东阳江沿岸绿色慢行系统,实现歌山南北区块生态生活圈融为一体。 四、润人心,瞄准“四大抓手”。一是牢抓便民意识,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周三全心服务日”制度,督促机关干部主动转变工作作风,下沉服务重心,走村入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进村庄各项事业发展,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落实365便民服务中心“好差评”制度,助推窗口服务提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零距离”服务,跑出便民利民为民惠民加速度。二是牢抓基层运转,不断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整合综治、司法等部门资源,推动镇矛盾调处中心建设、运行上台阶,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带案下访常态化。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充分协调与派出所、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市场监管所等多部门的业务联系,构筑科学组织体系,提升基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服务水平。三是牢抓文化活动,不断开创文化繁荣局面。培育挖掘歌山乡土文化,繁荣乡村文化主体。春日花开时节俞黄举办赏花亲子跑活动,青枣丰收时节王村光举办青枣休闲文化节,凤凰谷四季特色均可吸引旅客。通过开展各种民俗活动,助推本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带动镇村旅游。四是牢抓宣传引导,不断擦亮城镇精神风貌。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发动党员、志愿者、群众参与宣传,多角度、全方位传播文明理念,弘扬社会新风正气,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美丽城镇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歌山中小学结合主题班会,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结合手机微信、短信线上宣传推送,全面提升歌山建设美丽城镇的精神面貌。(金华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