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宁波市北仑区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推动垃圾分类“加速跑”


发布时间: 2021-11-12 15:09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宁波市北仑区紧紧围绕“争创垃圾分类全面决胜先行区”的工作目标,以“全品类规范、全链条提升、全覆盖督促、全数字监管”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提升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截至10月底,全区10个街道、299个居住小区、190个村(社)完成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实现分类全覆盖,城乡分类收集总覆盖面达100%,全区市民知晓率达100%,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65%,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75%,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为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抓住“源头管理”这个关键,不断提高垃圾分类质量。一是全面落实分类“三项工作”机制。在全面开展“入户指导”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撤并点桶+桶边督导”,大力实施“定时定点投放”,稳步进行“破袋投放”等工作,截至10月底,全区撤桶并点小区292个,完成率为97.7%;实行“破袋投放”小区281个,完成率为94.0%;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小区169个,完成率为56.5%,厨余垃圾分类质量合格的居住小区占比85%以上。二是强势推进督查整改落实。建立区办督查、第三方检查、各单位自查相结合的督查机制以及“日报反馈、专项督查、月度考核和社区四色榜单”等制度。对每月考核落后的街道及通报的红榜社区进行约谈,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加大内部监督力度。2021年1至10月,累计发放区对街道月度考核通报10期,专项通报1期,发布社区四色榜10期,发放市、区两级督查整改联系单857份,整改到位率95%。三是积极做好典范创建工作。按照高标准落实、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推进的要求,通过典范打造,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截至10月底,全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覆盖面达到76%,生活垃圾示范机关单位及国有企业覆盖面达到100%,“定时定点”清运商业街覆盖面达到75%。今年新争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1个、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35个、市级示范小区76个、垃圾分类典范点位6处。

把握“分类收运”这个根本,不断完善垃圾收运体系。一是完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开展生活垃圾收运车辆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生活垃圾收运车辆的车容车貌、源头收集、收运作业等方面进行专项治理,1-10月份累计发现问题数量168件,累计问题整改率100%,并逐步建立闭环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做好高质量厨余垃圾收运进厂处置工作。通过严格分类质量检查,实施不分类不收运模式,建立健全反馈溯源机制,不断优化收运路线等办法,稳步提升厨余垃圾进厂数量和质量。1至10月,全区厨余垃圾进厂量达到157300.7吨。厨余垃圾日均进厂量从年初24.48吨/天,逐步提升至60吨/天,进厂末端检测有机质含量稳定在80%以上,位列全市前列。加快信息化收运体系整合工作。逐步将光大垃圾焚烧处置厂、中转站、收运车辆的车载GPS、车载监控、地磅系统、视频系统、环境监测传感系统等信息化设施等统一接入市垃圾分类服务监管信息化平台,并探索推进中心城区区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整合。二是创新实施有害垃圾“直收直运”模式。下发《关于深化北仑区有害垃圾管理工作的通知》,全面提升源头投放管理、强化分类归集交付管理,。创新推出有害垃圾定时定点直收直运模式,彻底解决有害垃圾源头收集积极性不高、收运主体和过程不符合规定、暂存点位不规范等问题。2021年1至10月,全区收集有害垃圾达到10.4吨,较去年同期增长84%。三是积极推进可回收物智能化回收体系建设。通过布局智能回收箱、设置资源化站点、建设单独收运处置体系等,打造“人工+智能、固定+流动”的处置回收平台。目前,全区共安装“搭把手”智能回收箱288个,2021年1月至10月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4848.47吨。

聚焦“设施完善”这个重点,不断推进全链条设施建设。一是探索源头投放数字化赋能。积极规划世行二期全品类标准智能投放箱的铺设工作,利用AI图形识别、区块链等技术,精准采集居民源头分类情况,为提升和巩固分类成效提供基础。目前2台智能投放箱已落户运行,53台投放箱点位已确定落实。二是推进中心城区环卫一体化。根据《北仑区环卫一体化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对新碶街道、大碶街道、霞浦街道的垃圾收运等环卫工作实行一体化服务外包,中标单位中环洁通过优化收运路线,配足收运力量、强化收运管理等,进一步提高分类收运水平。三是完善装修(大件、绿化)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制定《北仑区建立健全装修(大件)垃圾及绿化废弃物收运体系实施意见(试行)》,加强对装修(大件、绿化)垃圾点位建设,推行装修(大件、绿化)垃圾预约收运制度,并根据区域特点,分别在新碶街道永久村钟夹岙和骆霞线二通道附近,规划2个装修(大件)垃圾资源化中转处置点,并探索展装修(大件)垃圾专车专运,逐步实现装修(大件)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信息化管理。

突出“抓长抓常”这个导向,不断营造全民参与良好氛围。一是强势推进垃圾分类执法工作。充分利用“执法进小区、进商超、进店铺”等载体建立常态化执法,紧紧围绕《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从严执法,较真碰硬,倒逼各类责任主体进一步转变观念,固化分类习惯。2021年1至10月份,全区共发放垃圾分类责令整改通知书619余份,完成行政处罚553件,共罚款77430元。二是广泛开展分类宣教活动。大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广泛发动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等力量,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十进”活动。同时,进一步健全多级分类培训体系,依托垃圾分类学院和讲师团,组织街道、社区、物业及督导员等开展分类培训。2021年1至10月,共完成各类宣传活动960次,各级培训工作190次,组织“垃圾去哪儿”活动11场,累计参与人数达73303人次。三是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拓宽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渠道、加大宣传频率,垃圾类推进过程中涌现的先进经验、先进团队、先进个人和典型做法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影响力,扩大推广面,2021年1-10月在各级媒体发表垃圾分类工作信息400余篇。(宁波市北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