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杭州、湖南、吉林开启生活垃圾分类 “1对1”交流协作工作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1-11-24 12:05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1对1”交流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杭州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的示范作用。今年来,杭州市严格按照住建部工作要求,与湖南省、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白山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对1”交流协作,共享经验、共谋对策、共进协同,积极交流推广杭州市垃圾分类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一、建立工作机制,确保交流协作体系化

以强化组织机构为基础,制定交流方案,明确结对内容,完善协作细节。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杭州市与两省分别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对1”交流协作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分工,建立联络机制,研究制定交流协作总体方案,并由杭州各区、县(市)分别对应湖南省各市(州),杭州市拱墅区、萧山区、临平区分别对应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白山市,细化各项工作举措,落实“1对1”子方案,形成“成立一个组织、制定一组方案、开展一批调研、完善一套制度、进行一轮交流、修订一套课程、策划一组活动、形成一种模式”的“八个一”结对内容和目标。同时,制定互访方案及考察学习工作手册,制作包括全链条成本测算、部门协同机制、考核评估办法、收集运输处置规范等标准化管理制度及相关政策文件等内容的《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文件汇编》。

二是搭建交流平台。考虑疫情防控形势,确立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交流协作原则,搭建“线上互动、实地互访、资料互享”的交流平台,与湖南省、吉林省召开专题视频会,交流介绍各地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打造行业特色点位,形成“杭州模式”各行业的具体做法;在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杭州模式”的基础上,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全方位、高质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工作制度,采取“每月一连线、每季一回顾、半年一回访、年度一总结”,推动建立城市间长效联系机制,并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从固废治理、“无废城市”建设、“双碳”目标等方面拓宽交流协作领域,提升交流的深度、广度。

二、梳理内容清单,提升交流协作精细化

针对湖南省、吉林省三市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前端、中端、末端各环节的有序衔接。

一是交流工作难点。结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实际,归纳“分类设施落地难、分类科学评价难、分类意识转变难”三大难点问题,并总结出“提前规划、设施落地;分类溯源、精准计量;群体发动、定向宣传”等多种破难举措,通过交流碰撞出更加优化的措施。

二是梳理工作重点。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要求,紧盯年度目标任务,与湖南省、吉林省三市就重点工作进行逐一梳理,结合地区垃圾分类基础和城市实际,围绕“源头精准分类、中途规范收运、末端能力提升”三大重点展开深入沟通交流。并就“制定政策法规,建立分类推进体制,健全分类运输体系,加强示范创建”等方面,科学谋划、统筹部署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治理。

三是创新工作亮点。围绕“创新”关键词,与湖南省、吉林省三市相互萃取垃圾分类工作特色亮点、分享先进经验,以“城乡统筹、数智治理、资源回收”等创新型垃圾分类模式为主题,探索垃圾治理全域化、数字化、减量化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三、编制活动清单,实现交流协作常态化

自建立交流机制以来,杭州市与湖南省、吉林省三市加强互学互鉴,多形式多举措的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沟通,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开展线上交流。通过钉钉、微信视频连线的形式,建立线上交流机制,实时分享各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工作的推进动态。结合工作例会、示范创建、创新项目等重要时间节点,为湖南省、吉林省三市开通线上直播连线渠道,通过“沉浸式”观摩,纵深推进交流协作。今年来,分别通过电话、钉钉、微信连线会议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沟通交流活动。同时,依据“杭州模式”特色和内涵,就垃圾分类组织制度建设、规划体系引领、统筹管理方式、资金配套使用、宣传培训方式、社会协同发动、绩效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湖南省各市州、吉林省三市进行答疑解惑。

二是建立实地互访机制。6月份杭州市组织各区、县(市)赴湖南省开展考察交流,此后,湖南省常德市、湘西州、邵阳市等城市赴杭州市余杭区、临安区、拱墅区等城区考察学习;杭州市西湖区、桐庐县赴湖南岳阳市、株洲市进行考察,互访密切,累计共达22次。9月份,湖南省组织各市州城管局赴杭州市实地考察中纺中心服饰城、杭州国际国博中心、西溪首座、天子岭产业园等多业态类型点位。通过互访,交流全链条治理、全品类回收的理念,将垃圾分类全流程“可看、可说、可研、可评”的各个环节,完整充分地向湖南省、吉林省三地市进行展示。

三是开展座谈交流。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开展多轮座谈交流,邀请行业专家对各环节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针对协作过程中提出的相关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涵盖源头投放到末端处置全环节管理的破解办法。同时,将双方交流情况通过主流媒体、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进行专题报道和广泛宣传。

四、总结典型案例,打造示范效应持续化

在垃圾分类“杭州模式”的引导下,湖南省、吉林省三市因地制宜探索各市、州工作模式,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并形成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一是党建引领起作用。结合杭州市党建+垃圾分类的做法,娄底市组建“娄底红”志愿服务队,将开展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衔接起来;湘潭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带动作用,制作“基层党建+垃圾分类”宣传展板,发动党员和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联点共建宣传;岳阳市各区、公共机构以学史教育为契机,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群众讲分类”的生活垃圾分类党员宣讲活动。通过垃圾分类,基层党组织由“重管理”向“强服务”转变,推进社会治理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创新。

二是撤桶并点见成效。根据杭州市全面推进“定时定点”的做法,为切实提高居民源头分类投放准确率,节约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备、桶边指导人员和运行维护经费投入,长沙市将撤桶并点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专门制定《长沙市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厢房建设运行指导意见(试行)》,并安排专项资金。以小区为单位,按照300户设置1个投放厢房的要求,推进撤桶并点和垃圾分类厢房建设,鼓励连点成片推进。打造了岳麓区湘腾琴岛小区、岳北和苑小区、望城区紫鑫御湖湾小区等一批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示范点,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应。

三是末端建设提速快。益阳、娄底、餐厨垃圾处理厂相继投产运营,其他各地级市餐厨垃圾设施也加快建设,2021年底基本达到地级市全覆盖目标;长沙市、湘潭市、汉寿县、石门县等一批垃圾焚烧处理厂相继投产,全省垃圾填埋场整改力度持续加大,垃圾处理能力不断提升;湘潭市、常德市、到年底可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全域统筹、全量焚烧处理;郴州市、永州市、常德市等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设施投入运营,生活垃圾处理逐渐实现形成全品类覆盖。

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交流协作平台的作用,加强紧密联系,做深做实杭州市各区、县(市)与湖南省各市州、吉林省三市的“1对1”交流协作。一是深化互访交流。根据疫情防控规定,适时启动区级互访学习交流计划,对各地垃圾分类体制机制实际情况进行更加全面、细致地摸底评估。二是推进交流协作。按照“八个一”要求,定期召开视频工作会议,从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探讨分析垃圾分类阶段性工作难点,共同寻求突破。三是加大技术支持。进一步创新协作方式,提升协作效力,制定标准化管理制度,构建垃圾分类层级责任传导机制,从人员、管理、制度等多个角度为交流协作提供技术支持。多措并举,让交流协作真正成为架起两地的“连心桥”,成为推进垃圾分类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化建设的“孵化器”和“播种机”。(杭州市城市管理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