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宝溪乡:“向美而生”打造新时代美丽城镇 |
||||
|
||||
持续改善宝溪乡面貌,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丰富辖区居民文化生活,紧紧围绕新时代美丽乡村、花园乡村 、清廉村居等工作打造宜居美丽城镇。 一、生态再优化,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升。持续深化巩固美丽城镇样板乡创建成效,着力完善“河长制”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6次,开展“消杀”2次,完善全乡排污(水)口标识牌33处。提升全域生态保护意识,建立禁渔护河联盟,设立爱鱼日,聘请护鱼大使和6名护鱼员,常态化“护鱼护河”,立体构建“人鱼和谐相处”的最美画卷。继续施行林木限伐制度,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完成春季造林518亩,其中珍贵树种造林96亩,一般造林379亩, 国土绿化造林43亩,四旁植树1万株,持续守护好绿水青山。 二、基础再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有新发展。继续深化美丽城镇建设,全面完成投资120余万元的挺进师入浙第一仗历史馆装修工程、投资4100余万元的宝溪乡35KV输变电工程、投资1430万元的溪源田小流域综合整治项目、投资200余万元的宝溪乡四贤廊桥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00余万元的青瓷龙窑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极大的改善了宝溪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宝溪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复兴之力。同时,全面完成了后垟荷花区块微景观改造、溪头村五股窑边红军亭修复提升,做靓宝鉴南大门等关键部位,有效提升了宝溪的美度、靓度。同时,与林业部门携手共创披云山森林康养基地,奋力做好康养基地建设。 三、融合更深度,美丽城镇发展提质升级。重塑竹建之美,妥善处置“竹建筑”遗留问题,全面完成隐居集团退出经营谈判并签订协议,并完成相关不动产权证办理,于“五一”小长假前开放运营,仅“五一”期间游客就达12000多人,同时,借助“竹建筑”平台,推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宝溪设立共建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研究基地。继续借助“丽水山耕”等平台,着力提升宝溪“窑乡小礼”“窑工小食”等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度,强化旅游品牌建设,深化融合发展,吸引中新社、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纷纷宣传,其中中央电视台17套农业农村频道对宝溪乡的美丽乡村进行了24分钟的报道。持续深挖龙窑文化,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开展“不灭窑火”——传统龙窑烧制活动7场,吸引了中新社等记者的到访,持续扩大宝溪瓷文化品牌影响力。创新举办“云上御龙”越野穿越首发仪式、星空帐篷演唱会等系列活动,着力推动主题党日游、研学游等旅游新形态发展,上半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 四、成果更普惠,民生福祉共享有新成效。持续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深化“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展高山蔬菜种植1500余亩,有力促进农民增收。持续深化扶贫领域工作,有序推进社会救助、残疾人保障、养老等系列工作,继续实施菜单式扶贫,不断改善低收入人群生活条件。积极构建乡村网格服务体系,以乡级四个平台指挥中心为核心,各村网格员为延伸,在全乡构建大网格服务体系,尽全力让群众办事“仅跑一次、只到一站”。乡便民服务中心累计为民办事200余件,综治办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起,各村级网格员完成事件报送处置100余件。继续强化疫情防控工作,大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积极组织4次健康素养文化进礼堂活动,有力普及各项健康知识。持续推进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基本完成强村公司水电站技改提升工程,将有效改善村级经营收入情况。(龙泉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