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塘溪镇:用好山水资源,夯实基础建设,绘就美丽城镇新画卷


发布时间: 2021-12-17 15:31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擘画美丽城镇新图景,是塘溪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塘溪镇坚持以“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共享美好生活”为总目标,紧扣美丽城镇“五美”建设的总要求积极响应美丽城镇建设,在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立足镇域特点,深化融入“五美”要求,重长远、强执行,优化空间布局,全力绘好创建蓝图。

一、匠心打造、表里兼修,让美丽颜值更具内涵

实施美丽建设。以小城镇整治验收为新起点,着力提升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村庄整治提升工程实现全覆盖。纵深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造提升农村厕所、旅游厕所108座。扎实开展城镇教育改革工作,助力提升教育承载力和教育质量,管江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投资建设中。筑牢绿色屏障。始终将生态环保理念放在首位,全力推进17个村及工业园区雨污水分流改造,实现建成区雨污分流全覆盖,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全达标。定期开展河道清理工作,综合治理河湖水域,镇域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全域联动、一体推进,有效有力开展垃圾分类专项行动,发动党员群众入户宣传垃圾分类工作,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建立村庄保洁和垃圾分类长效机制。锃亮人文风情。全镇现有18个省市各级文保单位、1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竹编制作技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凸显地域特色,注重融合“红色文化”内涵,完成沙氏、沙耆、童第周、周尧四大名人故居软硬件设施及周边环境的改造提升,新建鄞州区农村党史馆,打造集红色传承、艺术写生、科普游学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核心品牌

二、产业叠加、相融相盛,让美丽驱动更具能量

抓“旅游+”打造全域美景。牢牢抓住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创建的契机,与鄞城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注册成立宁波堇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把“山水林田湖”与“名人文史志”作为有机生命体来打造。计划以堇山为基,以“堇”文化为核,整合沙村文创艺术、童村蒙学艺术、上周村科普教育以及童夏家村自然山水等特色资源,引入休闲文化体验等业态,对名人故居及周边的传统乡村建筑和环境进行整改。与宁波新华书店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研学项目落地;全力推进湖光山色“绿水青山”实践线等精品线路建设,打造童村农耕园、生态停车场等系列沿线节点,举办八届名人文化旅游节,打响塘溪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金字品牌。抓“富农+”放大乘数效应。我镇初步形成以工业为龙头,构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相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发展以汽车零部件加工、五金配件加工为主的企业二千多家,其中规上企业共有46家。积极搭建农业产业平台,建有四家综合休闲农场,其中林惠农场占地160亩,主要种植草莓、枇杷、猕猴桃、雷笋、圣女果等作物,健朗农场养殖走地鸡,红丰农场种植大米,堇山茶艺场出产茶叶。此外,创新搭建“文旅+农特产品的销售模式”,围绕农特产品做文章,形成“每村一个特色产品”,成功策划、培育、注册了“堇堇有味”农特产品品牌。抓“养老+”重塑夕阳事业。针对山区人口老龄化、空巢化特点,积极探索具有塘溪特色的养老服务产业,创新搭建由互助养老、居家养老、点单养老三种模式组成的“虚拟养老院”,打造社会养老“塘溪新模式”,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山区养老多维格局。目前,我镇已建成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在镇集聚区的全覆盖,实现服务升级和模式创新。

三、数字赋能、共治共享,让美丽乡村更具活力

以民为本“立体式”服务。以便民服务站为载体,推出金融保险、便民服务、旅游咨询等“一条龙”服务模式,解决山区公共服务“天花板”问题。完成落实区二院专家医生定期坐诊制度,搭建远程视频诊疗平台,实现城乡医疗一体融合。建成1所区级医共体医院,9所村级卫生室,积极构筑“15分钟医疗服务圈”。以“雪亮工程”和各类智能前端触角为载体,大力推进“智慧塘溪”建设,实现了重点区域自动预警、全域范围实时响应的智能化模式。以智为径“数字式”治理。着力推广智慧广电建设,提升4K信号承载能力,实现5G网络全覆盖。实施故居智慧旅游项目,上线虚拟旅游VR全景导览、“云游塘溪”小程序。打造镇、村、网格三级基层治理平台,建设“四屏联动”系统,实现5大类95项事项即时或定期公开。此外,我们还引进了“宁波办事”综合自助服务终端,优化“网上政府”办事流程,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推进。以码为媒“参谋式”搭台。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创新推出“选民说事码”,选民“码上说”,代表“立即督”,定时开展“码上”选民接待日活动,实现代表督事的快捷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有效推动民生关键“小事”、利民“实事”的顺利解决,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鄞州区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