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海盐县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发布时间: 2021-12-02 16:36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为积极响应省、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1+4”方案体系,贯彻落实省、市相关要求,保障海盐“无废城市”建设顺利推进,海盐立足实际,结合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医疗机构废弃物等各类固废产生以及管理过程中的特点,经多次征求各部门意见并反复修改完善后,完成《海盐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及四张工作清单(目标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源头减量+循环利用”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一是全面抓好产废源头减量化。持续推进海盐经济开发区和百步经济开发区的循环化改造工作,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鼓励企业自主申报、组织企业创建绿色工厂,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进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同时,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万亩稻虾综合种养,打造生态农业新模式。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超过50%。目前,海盐县已有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6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并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

二是全面促进资源利用最大化。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深入推进该县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静脉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大力培育发展环保产业。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补齐城市典型废弃物处置能力缺口,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不断提高,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逐步完善。重点推进浙江润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含金属废料利用项目、净源循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废活性炭再生项目、双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磷化渣综合利用、绿源新材料项目等项目,全县危险废物、建筑垃圾等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在农业废弃物方面,海盐以农用有机肥和农牧对接为主要利用方向,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畜牧业转型发展和绿色发展,目前海盐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99%以上、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5%以上。

三是全面推动治理行业产业化。大力培育发展环保产业,积极打造了润虹科技等一批本地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并积极落实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依托《海盐县深化推进工业强县建设若干政策的实施细则》等政策,给予补助。

按计划积极推进“污水零直排”创建工作,以全市首批全域“污水零直排区”验收的最高分通过全域验收。依法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涵盖全县所有的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单位,分担企业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经济负担,终结“企业污染社会埋单”的顽疾。

“规范贮存+应收尽收”推进废物监管全覆盖

一是全面落实分类贮存规范化。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0年新建省级示范片区(示范街道)1个,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12个,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村3个,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100%。同时,开展“定时定点”小区建设工作,完成建设“定时定点”投放小区100个。不断强化医疗机构废弃物源头分类管理工作,在全县47家卫生院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点或医疗废物重点产生科室安装在线监控。积极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分类贮存规范化工作,制定海盐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源头管理和分类制度,督促企业做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系统填报工作,目前全县830家企业已经纳入嘉兴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监控平台。

二是全面实现收集转运专业化。依托嘉兴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监控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收运体系。成立海盐县小微平台,着力解决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转运不及时、处置出路不通畅的问题。全面推行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的收集模式,确保基层产废点医疗废物暂存时间在48小时内,实现医疗废物全程无缝对接、闭环管理。积极构建由政府、农户、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2020年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92.38%。推进农药实名制购买,提升了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率,安全处置率达到100%。推行政府购买模式建筑垃圾收运,相关企业必须完成登记备案工作,确保建筑垃圾收运全过程监管。

三是全面形成高压严管常态化。逐步加快开展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核查,切实落实工业固体废物系统填报工作。开展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核查工作,并将核查结果报送属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并作为企业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等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支撑。持续推进危废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2020年对全县19家产、处废企业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工作,规范化考核完成率达到90%以上。截至2020年底,完成固废核查企业104家。积极推进工业固废存量清零动态化工作,严格落实工业固废“动态清零”各环节工作尤其是产生者的主体责任,滚动落实存量危险废物的清零处置工作,在动态化清零的同时做到规范化清零。

“信息管理+制度创新”全面升级固废处置能力

一是全面实现管理手段信息化。全面推广使用“嘉兴市一般工业固废信息化监控系统”及“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信息系统”,县内产废企业纳入系统监管,实现固体废弃物全过程管控。积极推动建筑垃圾转运信息化监管能力的建设,通过在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车头、车位、车侧盲区以及驾驶室内安装监控摄像头,并将信号接入监管平台,由平台专职人员对所有车辆的行车轨迹、装运画面以及车辆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24小时动态监管。积极探索建立智慧化信息监管平台,加快推进智慧城管的建设与应用,全面推广整合生活源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最终实现生活垃圾全领域电子化管理,形成产废“一本账”。

二是全面推动制度创新精准化。积极培育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建立小微平台、点对点可回收物处置协作平台、废旧物品分拣中心等服务平台,着力解决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处置难的问题。小微平台自2020年9月投入试运行以来,覆盖危废经营27大类262小项,对全县现有产生危废种类实现了全覆盖,实现收集、贮存、转移的联动闭环机制。与全县的造纸厂、废塑料加工厂、玻璃厂、金属制品厂等重点产废企业搭建点对点可回收物处置协作平台,建立健全海盐回收体系,同时建设覆盖全域的废旧物品分拣中心,加快形成“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体系。

三是全面推进处置能力匹配化。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处置能力建设,做好市县统筹,科学布局,实现利用处置能力结构上和总量上的互相匹配。建成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综合处置一体化项目,补齐县域内生活垃圾处置能力缺口,实现了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不出县”的目标。积极推进工业固废处置能力建设,全面掌握危险废物产生量与处置能力匹配情况,市县统筹,科学布局,实现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结构上和总量上的互相匹配。(海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