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大同镇打稳美丽城镇建设“组合拳” 构建五美并进“新蓝图” |
||||
|
||||
2021年,是大同镇美丽城镇建设决战决胜之年,对标美镇“五个美”“十个一”的建设要求,全力推进省级农业特色型美丽城镇样板创建工作,构建五美并进,美美与共的新时代美丽城镇新蓝图。 一、聚焦“环境美”,交出“人居环境优美成绩单”。一是项目建设补齐基建短板。新建“杭州市3A级公厕”一处,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网铺设12.83公里,完善雨污管网5公里。建成永平垃圾分类科普馆,完成34个村垃圾分类集置点、特殊垃圾堆放点和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建设。成功创建杭州市垃圾分类示范村5个、示范小区2个。二是集中攻坚补齐环境提升短板。建立闭环督办机制,按照“点上出彩、线上美丽”的目标,围绕环境大整治开展专项行动,2021年整改问题点位185处,解决困难点位45处,辐射78处点位主动整改。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专班不定时对点位进行检查,确保整治到位。三是专项治理补齐长效管理短板。结合“公信美誉”,推动日常治理与信用指数挂钩,营造长效管理全民自治氛围;创新“监控喊话”,实现线上线下并行,推动长效管理无死角;提升“网格化监管”,推动群众成为长效管理的“监督者”。围绕“四化三分”目标,建立机制、健全组织、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实现镇域环境整治行动全覆盖。 二、聚焦“生活美”,交出“幸福指数提升成绩单”。一是立足服务民生。建成建德市首家乡镇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举办“乡音宣讲达人秀”等活动,擦亮具有大同特色的“西乡讲堂”宣讲品牌。发挥大同书院留守儿童之家、假日学校等活动载体功能,充实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大同书院院长汪国云被评选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谋划省级以上重要赛事,同时继续高质量举办稻香生活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二是立足保障民生。全面提升教育配套,健全完善1所中学、1所小学、4所幼儿园教育设施,上马幼儿园和大同一小新建综合楼项目进场施工。全面提升医养服务,开展智慧医养试点,提供康养课堂、安全照护等服务,完善大同养老服务布局,大同镇中心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甲等卫生院、浙江省文明卫生院等,大同颐养院达到国家二级养老院标准。三是立足改善民生。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改造行政服务中心大同分中心,为办事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一站式服务。2021年累计受理办件31751件,办结率达100%。打造配套设施齐全的邻里中心,增强配建设施的兼容性,满足群众在家居附近寻求生活、文化交流的需要,构建一套巨大的家庭住宅延伸体系。 三、聚焦“产业美”,交出“产业融合发展成绩单”。一是农业经济稳中向好。水稻种植面积达2.4万亩,同比增长15.9%,2020年实现农业产值4.43亿元。完善“两免一补”等农创客扶持政策,不断壮大农创客队伍,充实农业发展“生力军”力量。2020年网售农产品达1.5亿元,同比增长124%。截至目前,该镇共引进农创客企业64家,283人。二是数字农业成效显著。借数字化改革东风,实现水稻种植全程自动化、机械化。投资438万元引进龙抬头智慧灌溉技术,搭建自动监测、智能灌溉、水肥一体控制系统,实现节水40%,服务范围较传统作业扩大35倍。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米芽梦工厂—水稻育秧中心,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叠盘暗出苗技术”。压缩了75%的时间成本,降低了30%的亩均成本,提高了25%的粮食产量,新技术带来的变化被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三是商贸旅游全新突破。合理规划大同老街商业布局,形成一条集本地特色小吃、特色手工艺、特色农产品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推动农旅高效融合,引入稻田小火车、推出稻田研学,将稻香小镇打造成省乡村旅游秋冬精品线路,2020年累计接待游客39.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06万元。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浙江庆丰收活动系列活动,集聚美镇人气。 四、聚焦“人文美”,交出“传统文化兴盛成绩单”。一是注重以文兴镇。作为农业大镇,也是稻米之乡,深入挖掘华夏5000年稻作文化。久山湖遗址发现的稻种,彰显新石器时代稻作文化魅力;富塘村举办的耕读大典,续写耕读传统稻作文化新篇章;米芽梦工厂里育秧、插秧、烘干流水线,打开规模技术化稻作文化之窗;小型脱粒机和智能机器人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激发未来科技稻作文化活力。从远古,到传统,到现代,再到未来,理清大同农业脉络,打造中国首个华夏万年稻作文化基地。二是注重以文护镇。以“德文化”为指引,提炼出“尚同”文化作为大同文化标识,做深做细“同”文章,培育“同舟共济谋发展,同心同德共进退”的乡土文化风貌。重点推进盘山村、溪口村省级传统古村落项目建设,打造溪口“四知堂”清廉示范基地,挖掘盘山“同居堂”传统宗族文化,恢复古商道、古驿站,突出西乡文化特色。三是注重以文惠民。立足久山湖遗址、新昌古城文化底蕴,启动新昌古城复兴计划,重点恢复新昌老街面貌,做到修旧如旧。整治街巷弄堂、修复古建城墙、完善交通路网、提升配套设施,投资1200余万元重点恢复新昌老街面貌,完成43幢建筑立面改造,石板铺设1200平方米。2021年,大同镇成功列入杭州千年古城复兴试点。 五、聚焦“治理美”,交出“和谐社会稳定成绩单”。一是数字赋能高效治理。新建乡村小脑中心,开发“云上稻香”平台。建立数据驾驶舱和可视化平台,加载雪亮平台、智慧城管、清廉乡村等功能,实现信访矛盾“一站式”解决,“云上稻香”获评杭州市城市社区智慧治理十佳案例。二是“一公里驿站”服务民生。充分整合华数、邮政、农村客运班线、“通通带”共享交通出行平台资源,与市交通局探索“交通+农业”发展模式,推出“一公里驿站”,突破农副产品销售半径短板,解决了农副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问题。平台自2020年10月1日上线以来,成交订单量9210单,订单总额约80万元。三是工作战略全面升级。围绕治理工作发展的“13147”战略,结合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工作契机,制定《大同镇长效管理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城镇管理各项责任和措施,针对环境卫生、镇容镇貌、交通秩序、农贸市场四个方面,抽调骨干力量,有计划、分步骤、分区域开展整治,形成严管高压态势,确保美丽城镇长效治理取得实效。(建德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