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四画”举措提升美丽城镇层次感 |
||||
|
||||
随着省市区美丽城镇建设号角的吹响,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抢抓机遇,将此作为贯彻“一江两岸”战略决策的重要抓手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全速启动美丽城镇建设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全面落实提升,打造“画山画骨画魂”层次感鲜明的前所风景。 缜密构思,高位布局展“画卷” 在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中,该街道以统筹规划、特色拓展、强化督察层层递进,注重建设效能,确保久久为功。 长远布局规划。以“一江两岸”建设为契机,紧扣江北新区概念规划,谋深谋细沿江板块,与南岸滨江城市封面相呼应,稳步推进各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调整。整治向集镇外围延伸,建设向纵深化推进,以递进式提升方案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美丽城镇长效持久。 坚持产城融合。聚焦台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强要素保障,加快规划落地,加速“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大力开发建设沿海工业功能区块,与章安、杜桥形成产业联动,打造成为前所眼镜制造、机械制造、水泥建材等支柱产业的集聚地。着力培育发展旅游休闲、餐饮、文化等第三产业,实现产业高端化、功能综合化、生态低碳化的发展目标,加快构建集居住生活、商贸商务、公共服务、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宜居型集镇、椒北新城区。 复兴前所旧城。前所“千户所”底蕴深厚,城内“阡陌交通”清晰可见,小园山塔、烽火台等历史悠久。充分挖掘前所卫所海防文化,进行抗倭古城墙修复,开启“十里红妆”文化保护项目,更好地展现前所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打造城镇特色,传承传统文化记忆,留住文化根脉。 净几明窗,环境整治助“画山” 前所街道沿江靠山,借势借力,统筹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多城同创”环境整治组合拳。 加强宜居环境。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分类亭建造完成70%,网格员入村入户政策宣讲,点位建设“大脚步”,宣传推广“小碎步”。实行全域保洁及垃圾分类一体化,建立健全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实行“环卫公司负总责、街道环卫所督导检查、街道干部协助配合”三级联动。街道不定期对保洁情况进行“点验”,考核结果与保洁公司合同支付相挂钩。 保持宜景山水。响应“一村万树”号召,加强古树保护、推进新树种植,将绿色从山林延伸至村居。定期开展死树清理,维护生态稳定健康。全域开展农村生活污水三级管网建设,顺利通过“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验收,实现集镇区域内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全覆盖。实行河道保洁服务外包,严格落实“河长制”,全力推进2座生态洗衣房建设,实现洗衣污水集中纳管处理,提升水质,获评“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考核优秀街道”。 开展专项整治。铁腕推进环保整治,开展沿江环境专项整治,清除砂石厂2家,整治沙场11家,拆除码头3座,9家船舶修造企业综合整治通过初步验收。大力规范食品市场秩序,全面实施食品准入制度和“五常法”管理制度。常态化监管公共卫生场所,对公共环境、“五小”行业的“四害”消杀实行市场化运作。 阡陌纵横,美丽乡村精“画骨” 在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中,该街道因地制宜开展整体风貌管控,突出前所的山水格局、空间布局、结构肌理、景观风貌、地域建筑等特色。 推动配套全。完善环境卫生设施,对前所垃圾中转站老旧设备进行升级,对部分村垃圾池进行修复或重新选址新建,完成集镇现有公厕的全面改造。完善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完成集镇内骨干道路以及4座农村桥梁的修建工程,同时完成了杜前路(前川路)、沿汾公路、前松线(疏港北路段)等路段的路灯亮化工程,改造更新公交候车亭11个。 做到乡村美。深化全域景观设计,大力实施植树增绿、拆违补绿、拆墙透绿行动,见缝插针地开展庭院绿化、房前屋后绿化,对主次道路的树池进行了全面改造。投入260多万实施兴岙村、椒江村、下浦村等6个村1484亩彩林工程,前所村“一村万树”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椒江村、西浦村429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顺利完成。建成1个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前所村),3个“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兴岙村、椒江村和上徐村)。 打造品牌精。以集镇为中心,完成前所环山绿道、党建文化公园等生态休闲场所建设。建成全国首个北斗科普基地——台州中科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已列入区“跟着红色地图学党史”现场学习教育基地名单。 匠心独运,特色人文孕“画魂” 前所街道积极整合传统文化,融入研学、刺绣、渔家、党建等元素,串点成线,保留精神传承,孕育深层内涵。 地域特色再发挥。前所渔民以海为生,礼尚、祭祀形成了独特的渔家文化,街道在此基础上开展写“家风”、立“家训”等活动,“渔”与“家”进一步融合。台州刺绣针法繁多,风格独特,中国刺绣技艺大师廖春妹带领“七一”绣娘绣党旗活动,打造红色经典品牌。 历史传承重保护。前所作为古代浙江沿海抗倭的一处重要据点,海防城墙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街道借鉴各处古迹修复经验,完成对古城墙遗迹400余米的还原,同时修建1000余米古城墙路,串联仙下宫、崇梵寺、小园山塔等古迹,形成独特“山景”“江景”。 红色线路深挖掘。街道调研走访,深入挖掘前所红色基因,中共浙南第二次代表大会(1928年11月下旬)遗址坐落于道感堂村。梳理辖区红色学习基地2处,台电365党建服务中心、台州中科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串珠成链”,开展研学基地、党建公园一体化建设提升工程,打造江城红色打卡点。(台州市椒江区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