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在全省率先推出“甬砼码” 数字化为建材管理“添翼” |
||||
|
||||
近日,以“实施建筑领域‘数字化改革’助推建材管理跃上新台阶”为主题的2021年第四期“宁波城市建设”主题沙龙召开,聚焦宁波在全省率先启用预拌混凝土“甬砼码”应用以及宁波建材领域的数字化改革。 助推建材行业健康发展 在全省率先上线“甬砼码” 今年10月,宁波市建筑材料管理服务中心在全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全面应用电子合格证——“甬砼码”。“甬砼码”应用场景是以打造市级预拌混凝土产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场景,以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工厂端”全面启用电子合格证作为认定混凝土“出生证”的唯一依据,实现生产、销售、运输、使用等全过程闭环管理,实现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甬砼码”的应用,使行业乱象得到有效治理,企业质量意识明显提升,也为管理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由线下转为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 掌握监管主动权,监管效率显著提升 推行“甬砼码”应用后,监管上最大的不同是由线下转为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由被动转为主动。以前不能实时掌握浇筑时间、部位、方量及强度等级等信息,现在可以随时查看任何一个项目、任何一个部位的混凝土浇筑信息,主动监管,进一步落实工地现场三方交验,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监管平台的应用,使得监管效率显著提高。每辆混凝土车都安装了实时定位系统,保障混凝土在初凝前到达现场,从源头把控品质和产量。 从源头上解决行业顽疾 大数据技术实现精细化管控 “甬砼码”的推行,杜绝了代生产、代开合格证、现场搅拌等违规现象,打击非法搅拌站成效显著。目前,宁波市134家预拌混凝土企业,2401个工地已接入“甬砼码”,困扰多年的非法搅拌站顽疾迎刃而解。通过监管平台大数据,每辆车运载了多少混凝土、从哪批原材料生产而成、最终用到了哪个工地哪个部位,和工程设计要求是否一致等疑问,均交由大数据分析处理,原先需要监管部门现场翻阅台账、比对资料事后抽查监管,变成了实时分析、及时预警的事中监管。 “十四五”期间 拓展“甬砼码”应用场景 “十四五”期间,宁波将统筹运用数字化手段、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思维,推动预拌制品、预制部品(件)监管制度重塑和流程再造,实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从源头上精准管理,推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进一步好转。到今年12月底前,宁波计划启动建设用砂在线监管试点,基本完成全市所有预拌混凝土企业“工厂端”电子合格证签发和建设工地“工地端”签收100%;2023年底前,实现除水泥外的预拌制品、预制部品(件)主要材料全部纳入数字化监管范围。(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