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242/2021-80918 发布机构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浙建议〔2021〕75号 有 效 性
统一编号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丽45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发布时间: 2021-12-30 10:30 信息来源: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李汉勤代表:

您和陈荣昌、胡虹芳、周雪华、徐永丽等代表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国家传统村落公园擦亮诗画浙江大花园金名片的建议》已转我厅办理,经商省文化旅游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现答复如下:

您深入透彻地分析了我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三个方面优势和亟需补强的三个短板,并卓有远见地提出了打造国家传统村落公园的三个建议,不仅充分体现了您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而且为进一步做好我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在此,首先向您表示衷心感谢!

正如您在建议中指出的那样,我省传统村落资源丰富,2012年起,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中央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我省组织开展了传统村落调查工作,先后累计调查登记传统村落近2000个。到目前,全国共公布五批中国传统村落6819个,我省有63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总量居全国第四,占全国总量的9.32%。其中丽水市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数量列全国市(地、州)第三位。丽水市松阳、景宁、龙泉、台州市仙居等4个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名录数量位列全国县(市、区)前20位,特别是丽水市松阳县共有7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被建设部列为全国仅有的两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县”之一。2017年,我省开展了省级传统村落的认定,公布了首批636个省级传统村落,至此我省有1042个村落列入省级以上传统村落名录。

传统村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重要窗口”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党的十九大之后,省委省政府更是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作为乡村文化振兴重中之重。丽水等地传统村落数量众多,高质量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建设,对弘扬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制定政策法规,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2012年,省人大颁布实施《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将历史文化名村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同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2〕38号),把保护利用历史文化村落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6〕84号),提出了传统村落保护基本原则和工作任务。2020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意见》,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总体要求和工作任务。各地积极推动传统村落立法,台州市、金华市、丽水市已相继制定出台市级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建立健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制度设计。今年,我厅已组织开展省级层面立法调研工作,积极推动省级传统村落立法。

二、注重规划引领,不断加强技术服务

为合理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一是组织编制省域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研究保护利用总体格局,谋划集中连片保护建设。二是积极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目前我省1042个省级以上传统村落已全部完成了规划编制。三是制定出台技术规范。先后制定发布了《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技术指南》、《浙江省传统村落规划编制导则》、《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等规范标准。四是加强传统工匠培养。出台《浙江省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办法》,成立了建筑工匠协会,并积极开展建筑工匠培训教育,将传统工艺作为建筑工匠培训的重要内容,努力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人才支撑。五是大力推进设计下乡。结合美丽城镇建设,分别在县(市、区)和镇(乡、街道)全面推行美丽城镇首席设计师和驻镇规划师制度,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技术指导服务。

三、探索多元模式,不断强化资金保障

为加强资金保障,一是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早在2001年,我省就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和维修整治项目,至今已安排1.5亿元;2012年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来, 积极争取中国传统村落中央资金补助11.91亿元,397个村各获300万元补助;同年,建立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和村庄规划编制专项资金,至今已安排25.2亿元。同时,近几年美丽宜居示范村资金向丽水等传统村落集聚区倾斜,2021年丽水市有 26个省级传统村落列入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获省级财政资金支持4500万元左右,其中松阳县4个省级传统村落列入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省级财政资金补助720万元;2013年以来,省农办组织启动了九批共390个重点村、1902个一般村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省级各级投入资金近29亿元;2014年,我省设立了省级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传统村落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的资金累计达4000万元;“十三五”期间,国家、省级文物部门先后投入5500万元实施松阳县“拯救老屋行动”。二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2016年,我省建立了全国首只专项用于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利用的基金,总规模20亿元,主要投向全省保护利用价值较高、旅游发展潜力较大、示范带动效应显著的传统村落。

下一步,根据您提出的建议,结合《松阳县关于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建设方案》中提出的总体目标“全域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拯救老屋行动,加快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力争到2025年,基本完成传统村落配套设施建设,全面修复传统村落风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率达到100%;古建筑、古民居和文物普查登记点实现应修尽修、应保尽保,保护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国家传统村落公园的建设体系基本成型,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利用上走在全省前列。”我厅和省级相关部门将积极支持松阳县打造国家传统村落公园。

一是完善省域规划编制。您在建议中指出要根据传统村落的分布状况、区域经济条件和地域文化内涵将传统村落分类分级分片区,如杭嘉湖、宁绍、温台金、衢丽四大保护群落,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继续完善《浙江省域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谋划以浙西三江片区(桐庐、建德、兰溪)、浙西南山地片区(松阳、遂昌、龙泉、景宁)、浙南瓯江片区(永嘉、泰顺、苍南)、浙中盆地片区(永康、武义、龙游、缙云)、浙东山地片区(临海、仙居、天台)等五大片区为重点,开展省域传统村落集中保护区建设,连线成片推动活态保护、活态利用、活态传承。在此基础上,规划综合考虑传统村落影响力、自然文化资源的集聚特征、特色路径集聚特征,与省域空间总体格局、文化格局、生态格局相衔接,初步提出“五核三片四点”的省域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总体格局,并提出核心保护利用片区的目标定位和保护利用引导、风貌塑造引导要求。各地可根据省域规划的要求,做好本地区范围内集中连片保护建设规划。

二是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对于您指出的要素瓶颈有待破解问题,接下来,在资金上,我厅将积极向省财政争取加大资金支持,并将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与传统村落结合起来,优先考虑将列入省级以上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列入创建名单。利用专项资金,文物部门在松阳县继续实施“拯救老屋”行动二期项目,“十四五”期间,将以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为重点,实施一批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展示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并通过串点成线,整合革命文物资源,建成一批集保护、展示、教育于一体的引领性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和多条经典红色旅游线路。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其他相关部门也将积极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资金,合力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努力缓解资金紧张局面。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政府、集体、社会、村民等多方参与或主导的多元保护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合理利用传统村落经济、社会、文化价值,提高教育文化旅游开发价值,推进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用地上,针对建设用地和产业发展用地不足问题,自然资源部门将继续加强用地计划精准化管理,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量,指导督促各地在统筹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充分考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建房与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

三是加强技术服务指导。积极支持松阳县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指导松阳县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相关申报工作,力争申报成功;继续做好《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技术指南》等技术标准的宣传,更好的用于指导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继续开展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工作,组织专家对松阳县传统村落集中片区保护建设进行调研、指导;按照省委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下一步,我省将构建传统村落数字化展示平台,推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全面展示村落整体情况,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传统村落。如松阳县有开展传统村落数字化试点需求,我厅将积极指导松阳县做好相关工作,提高松阳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数字化水平。

四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厅收到《松阳县关于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建设方案》后,积极向上对接沟通,同时邀请建设部能够给予指导,经初步沟通,建设部将于今年赴松阳县开展国家传统村落公园专题调研。

再次衷心感谢您和其他代表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联系人:王淑敏

联系电话:0571-81050827,13616816612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1年5月18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