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创新驱动建美镇 奋楫笃行开新局 |
||||
|
||||
美丽城镇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大平台、是创新创业的大平台。一年来,坚持彰显特色、迭代升级、久久为功,杭州将创新理念贯穿到全市美丽城镇建设顶层设计、工作推进和长效治理的全流程各环节。 一、深化“三师”制度,突出“实”。针对基层一线技术力量薄弱的短板,出台《杭州市建立完善美丽城镇“一库三师”制度的实施方案》,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美丽城镇技术专家服务机制,为高质量开展美丽城镇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一库”和“三师”两者紧密相连,互为支撑。今年已累计开展278次“三师”活动,1324人次参加,为城镇解决各类技术问题800余个。 二、探索数字赋能,突出“智”。针对乡村治理难题,融入“区块链”思维,杭州创新探索镇级“乡村小脑”,通过数字赋能,有效连接起政府组织和村民群众,形成“政府导治、村民自治、平台数治”的“三治联动”的格局,全面提高乡镇管理服务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如:仓前街道“数智楼宇管理系统”、建德“数字梅城”、淳安汾口镇“汾火轮”小程序等,一大批美丽城镇智慧化服务治理平台相继出炉,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治理体系的新引擎。 三、开展集群试点,突出“互”。针对以单个镇为主体实施创建,可能造成的低水平竞争、重复投入、后期难以运维等问题,杭州率先开启美丽城镇集群创建试点。目前,临安区昌化镇和位于两翼的河桥、湍口镇和龙岗、清凉峰镇,萧山区南部河上镇、戴村镇和楼塔镇文旅风情带,以及建德市梅城环三江口区域梅城、三都和大洋镇等,全都围绕各自特色,发挥交通互通、资源互用、文化互融、产业互补、经济互动等优势,放大美丽城镇建设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四、激发主体意识,突出“和”。针对一些地方美丽城镇建设“上热下冷”的现象及规划实施难的问题,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尊重广大居民、村民的意愿,调动基层干部和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人大代表“监督”、政协委员“找茬”、志愿者助力等多种形式,丰富和畅通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和途径,实现问计于民。如:萧山楼塔镇“七彩欢燕志愿队”、建德大洋镇“网组+”、桐庐莪山乡“庭院议事”及余杭瓶窑镇“田头协商”等党建引领基层民主协商的好办法,人民当主人、唱主角,营造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打造城镇基层社会治理的命运共同体。(杭州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