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区多管齐下丰富美丽城镇内涵 |
||||
|
||||
临安区在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以美丽城镇多元发展为目标,挖掘区域发展潜力,通过打造美镇圈、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综合利用区域内文化资源,丰富全区美丽城镇层次,做实城市发展的“里子”。 一、差异化协同发展,聚集美丽城镇建设合力。一是各美其美,差异化发展小镇。临安深挖本土文化资源,编制“一镇一方案”,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特色量体裁衣,探索适合的发展方向。如河桥镇引进以腾讯动漫《狐妖小红娘》为核心的国漫数字化景区小镇项目,将“二次元”基因植入千年古镇,打造寻缘主题的行浸式夜游乐园;湍口镇挖掘、整合、提升红毛狮子非遗文化,开发湍口吉祥物、旅游衍生品及特色农产品包装,形成有特色的伴手礼等,打造温泉小镇IP。二是美美与共,兼收并蓄联合发展。以昌化镇为龙头引领,秉持连结与组织、集聚与平衡、保护与增值“三大策略”,辐射带动周边的河桥、湍口、清凉峰、龙岗等镇,发挥交通互通、资源互用、文化互融、产业互补、经济互动等优势,在保证社会和谐、环境良好、土地集约利用的同时,探索出美丽城镇集群发展(美镇圈)的新模式。目前昌化已规划建设与其余4镇连接互通的旅游集散中心。通过差异与联合发展双线推进,临安区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城镇新格局。 二、旧工业迭代升级,增强全区产业发展动力。产业是撬动美丽城镇大发展的杠杆。临安高质量编制各镇街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及相关工业功能区产业规划,融入互联网数字化元素,完善产业经济发展配套服务,夯实“产镇融合”发展基础。一是破立结合。开展整治“低散乱”整治,强势助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於潜镇依托工业功能区的良好平台,实现企业“小升规”12家,规上企业增加率52.17%;推进实施企业重点项目、技改项目30余个;通过“亩均论英雄”评价结果运用,腾空土地40余亩。昌化镇通过“一核、一线、五分区”空间布局,以“云上白牛”为核心,串联文、养、创、康、娱五大功能,投资2.11亿元打造集电商平台、物流服务、数字农场为一体的农村电商创客区,助力实现“一根白牛电商扁担,挑起农产品销售和农旅两个箩筐”,打响“白牛电商”品牌,让“互联网+”点亮临安美丽城镇的产业之美。二是完善配套。临安强化城市综合管理,推进“智慧城镇”建设,精心打造城镇智慧大脑,着力推动商业、服务业、建筑房地产业等蓬勃发展,做大“产城融合”发展平台。如於潜镇樱花商贸城、耕织图文化广场、装饰纸小微园等相继落地,另有7条城市道路建设有序推进,加速了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建设步伐。 三、老建筑以改代拆,盘活文化持续发展潜力。文化是美丽城镇的灵魂所在。临安在打造特色旅游文化的同时,还将区域内具有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的老建筑加以保护,改造提升,打造成临安新地标。昌化镇的国营8300厂创办于1969年,是浙江“小三线”军工企业,后因改革开放需要,空置30年,成为临安现存规模最大的工业遗址。经过摸排与考察,依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成了8300文化体验中心。2020年10月,一期项目“临安线上市集”正式上线,采用“线下展销+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模式,包含网络直播、产品展示和咖啡休闲三大功能,如市集内有62类临安农特产、8大类临安非遗作品和300多件原8300厂老物件展陈。该市集正式投用后,能为创业人群提供优质平台,促进手工艺人文化传播,推广当地特色产品,帮助百姓增收致富,形成全域多元交流的互动空间。接下来,临安将加快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将文化展示、主题住宿、特色餐饮、生活街区、社区教室十新媒体直播室、主题节庆六大领域融入8300文化创意中心,将其打造成临安美丽城镇“人文美”的新标识。(杭州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