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再增加“一美”,即“社会文明精神美”,或将其融入“魅力亲民人文美”。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概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规划,首次被纳入五年计划。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命题,要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并从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公民道德建设、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网络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规划。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文明是社会群体摆脱蒙昧、实现自身全面解放和提高先进程度的标志。社会文明作为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是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程度的表达,也是衡量国家软实力和社会先进性的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我们建设美丽村镇的根本目的是建设美丽中国,加快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美丽村镇建设应该分两手抓:一手抓硬件(物质,基础设施等)、一手抓软件(精神,文明程度等),两手要相互促进,统筹推进。当前,村镇硬件设施建设与以往比较有了大幅提升,但也一些地方也存在人的文明程度与社会环境不相匹配的问题,一些村镇环境整治成果得不到有效维护和运行,有的甚至遭到人为损坏等现象,这也说明了物质的繁荣并不等于国家的强盛,经济实力的强大也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方位、综合性的现代化,高度的社会文明不仅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具有保障作用的关键因素。 所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是美丽村镇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当前全面摆脱贫困之后,国内形势的迫切需要。具体可从三方面实施: 在学习教育方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想信念教育,“四史”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起到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作用。 在平台和项目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公民道德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社会诚信建设、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和网络文明建设等。
在文化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以及志愿服务文化、社会诚信文化、新兴网络文化、群众劳动幸福观等,对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意义重大。 另:可参考、借鉴、融合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六部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
附简要内容: 自2018年起,“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已部署开展三年,倡导社会各界及公众身体力行,从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做起,参与美丽中国建设。 行动计划从深化重大理论研究、持续推进新闻宣传、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创新方式方法等6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安排,部署了研习、宣讲、新闻报道、文化传播、道德培育、志愿服务、品牌创建、全民教育、社会共建、网络传播等10大专题行动,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不断增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社会自觉行动。 发挥党政机关作用、发挥企业作用、发挥人民团体作用、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四个方面,明确了推动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任务。 结合六五环境日等重要节点,推进学校教育、加强社会教育,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进农村,提升各类人群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科学素养。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对,敬请包涵! 2021年3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