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湖州市南浔区迭代深化 开创垃圾分类数字化治理新时代


发布时间: 2021-03-23 09:21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湖州市南浔区深入贯彻浙江省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数字浙江目标,坚持以科技引领垃圾分类,全力打造出一条以科技赋能、智引治理为主线的垃圾分类新路子,通过政企协同作战,充分借助本地企业科技技术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产业的数字化改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新经验,抓品质重提升,为湖州市创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市、打响“在湖州看到美丽中国”品牌作出积极贡献。

搭建城市数字大脑平台,实现分类治理现代化

加强数据采集。充分应用物联感知、视频感应、空间定位、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动态监管将垃圾分类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各环节串联起来,实现对全区11个乡镇200余个小区、11万余户住户、300余个投放点、3个中转站、70余辆垃圾收运车辆全流程管理。

实现科学监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初步搭建了涵盖称重记录、车辆定位、视频监控、智能反馈、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智慧化监管云平台,实现垃圾分类可视化、可分析、可追溯,为垃圾分类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据统计,目前垃圾分类参与率87.35%,精准投放率全市第一。

接轨全市标准。为接轨湖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一张网,对前期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工作进行了排摸,统一不同运营公司规章制度下居民积分标准,形成数字化账单,方便居民积分兑换,提升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

突出智慧处置模式,实现投放管理程序化

降本节支,破解人工管理难题。运用本地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智能督导“小睿机器人”,创新无人督导模式,实现24小时视频监管,引领垃圾分类前端管理进入智治阶段,释放大量现场督导和保洁巡检工作,减少2/3以上的人工运营成本。目前小睿机器人已进驻南浔区近70个居民小区,服务在100多个生活垃圾投放驿站。

提质强能,破解混投取证难题。以“1个平台+N个智慧站点”的数字智能监控为抓手,通过智能语音提醒、AI识别异常状态、自助抓拍及信息推送,实现定向精准治理的闭环应用,抓拍到乱投放行为的照片将提供给镇域管理中心,由中心派出执法人员纠正乱投放行为,目前安装“小睿”机器人的投放站点环境整洁率高达98%。

反哺养护,破解垃圾处理减量化难题。引进中日合资开发的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备,24小时高效降解易腐垃圾,就地转化有机肥料,降解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就地易腐处理、就地产出肥料、就地养护施肥的科学环保模式。目前一年可处理厨余垃圾总量约262.8吨,产出肥料约25吨,按照肥料与泥土1比10的比例混合,可种植田地约63亩地。

提升分类意识,实现宣传教育基地化

打造“南浔模式”阵地化。建成全市首座水晶晶展馆,融入“AR”体感、环幕生态骑行、机器人分类互动、易腐垃圾就地处理展示等新鲜元素,着力引领科技引领分类理念,以科技手段寓教于乐,打造全区市民、中小学生提供参观、体验、培训的阵地,为持续提高我区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精准发力。

打造“南浔模式”主体化。以校园、工地、小区为主体,优化阵地环境。重兆小学、浔溪中学等17所学校开设分类拓展性课程,覆盖南浔区小学段2.7万余名学生;南浔镇、练市镇70小区以驿站数字监督为依托,成功建成17个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全区以“五色工地”绿色施工管理为基准,突出“扬尘治理、垃圾分类”两大环节,评选出7个绿色工地,7个区文明标化工地,获得3个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优质工程)。

展示“南浔模式”多元化。南浔区以湖州市争创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市为载体,对标“美丽繁华新江南”的重要定位,积极对接区融媒体中心,打造“水晶晶”垃圾分类特色亮点,获得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人民网等10余家国家级主流平台的认可,同时举办2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主题活动,拍摄2期专题纪录片,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湖州市南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