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坚持“红色+绿色”探索推进绿色社区可持续发展 |
||||
|
||||
近年来,衢州市围绕“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的总体定位,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以荷东苑社区荷花小区为试点,探索推进绿色社区建设,着力让“行在衢州、满目佳景、处处有礼”成为现实,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目前,衢州市柯城区的荷东苑社区开展绿色社区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绿色社区建设在市区已经全面铺开。 发挥“党建统领”最大优势,系统化推进“建绿”行动。坚持属地管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住宅小区建设管理中贯彻始终。街道党工委成立荷花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并建立临时党支部,共有38名党员加入,汇聚红色力量,织密党建之网,强化引领作用。同时组织居民代表建立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委员会,通过张贴《推选办法》及《推选公告》,组织工作人员开展2次入户宣传,发放业主推选表1119份,意见征求率达92.5%,每幢推选1名成员共48名。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委员会成员主动开展宣传政策、改造意愿征询等相关工作,召开10余次协调会,为上级决策提供21条建设性意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出好居民“自治拳”。搭建党建工作议事平台,联合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组成党建共同体,与居民代表一起参加“集体征询会”,面对面征询意见、面对面答疑解惑、面对面沟通情感,努力把工作细节做到居民的心坎上,赢得96.15%的小区居民支持。群策群力,系统化推进绿色社区建设,大力提升小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着力解决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 聚焦“有礼小区”最小单元,集成化推进“建绿”项目。“以形态最好、功能最强、环境最优”为目标,全面推进社区空间优化、功能重构、形象再造、多措并举、多改合一、一次建成、整体提升。依托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区域和成片提升改造,通过拆墙透绿,拆除8个老小区1162米围墙整合成一个小区,同时将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垃圾分类、海绵城市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等内容,有机集成整体推进。利用小区空地,梳理小区内部交通组织,完善路网,打通生命通道,在内部道路一侧施画规范停车位,比原来增加150个、汽车充电桩16个,基本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提升8400多平方米绿化,完善无障碍环境设施1000多平方米,在公共空间,结合居民习惯,增设幼儿老年活动场所。在楼宇之间,新增电动车充电桩自行车棚10个、智慧安防系统、智能垃圾房,利用空地新增803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节约了城市有限绿地的建设成本和土地资源,扩充丰富了各类生活配套设施,还拉近了社区邻里距离。同时实现“多改合一”的一体谋划,达到一次建成,整体提升,构建和谐社会治理环境。 打造“数字治理”最优场景,智慧化保障“建绿”发展。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二合一”建设,建设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依托红色物业联盟,加大与社会组织的“红色互动”,建成社区服务管理“邻里中心”,并整合吸纳周边的金融机构、家政服务、教育培训、人力资源、律师等各类组织和人才入驻,相互导流,提供就近便利服务,形成“共生式”组织。建设以党建、治理、物业、文明、服务五大功能为一体智慧治理平台,构建小区治理的数字化场景,找到了数字化浪潮之下的小区治理之器,用智慧化保障绿色社区建设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六个创新”,创新小区“智用”服务,助力疫情防控;创新“智集”住户信息,助力网格管理;创新“智缴”物业费,助力物业提升;创新网上“智治”体验,助力提能增效;创新小区“智愿”活动,助力小区自治;创新小区“智助”生活,助力邻里和睦。 突出“国资物业”托底保障,持续化巩固“建绿”成果。为解决老小区配套用房不足,又能让物业企业持续经营,弥补物业管理费不足的问题,整合片区内共有资源,将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小区内闲置房产,改造成社区邻里中心,配置食堂、南孔书屋、党员活动中心、8090直播间、烘焙室、舞蹈房、乒乓球室活动场所等公共配套设施。由柯城区建投公司组建衢州市民欣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探索街区化改造管理模式,聘请社区网格员为物业管理人员,对小区公共区域的环境秩序、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停车服务进行“打包”管理。充分发挥国资公司在资产经营、基础设施改造中的优势,高度整合政策、人力和有效资产资源,构建“国企+社区”高度融合的物业公司组织架构,优势互补、群众满意、政府托底,建立可持续化机制巩固绿色社区建设成果。(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