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产业 重培育 促创新 台州市路桥区做深做实美丽城镇建设 |
||||
|
||||
台州市路桥区以“全域美”建设为目标,以强产业为引领,以重培育为支撑,以促创新为动力,以把人民群众“有感”作为检验美丽城镇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推进美丽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 以产促城,提升城镇发展能级 做好农业产业文章。借助农业项目和省级田园综合体平台,积极引进各类专家人才,国家级项目羊肚菌智能植物工厂、国家级项目水稻育种实验基地、市级项目智能育苗及亿亨果蔬5G精准田园等项目先后落户新桥镇;全面深化农业“两区”建设,金清镇形成种植业、海洋渔业两大特色产业和设施蔬菜、特色瓜果、优质稻米、精品水产四大生产基地,2020年该镇荣获“浙江省特色农业强镇”称号;峰江街道将花卉苗木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建成8000多亩花卉苗木基地,成为“浙中花木产业集群基地”。 打造工业4.0示范城市。全力释放政策红利,制定出台《路桥区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补助政策,2020年兑现汽车及相关产业奖补资金超5700万元;今年6月底将建成路桥区工业4.0中心,为企业提供集中展示智能装备关键技术、企业数字化咨询与培训、技术推广应用及智能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形成“设备展示、应用演示、数字赋能”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体系,目前已有27家技术服务商意向入驻;投资16亿,融入香港创新工业的特点,分四期建设“香港青年产业园”,以“产业园区4.0”为方向打造智能工业示范园,建成后将入驻80多家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5亿元,解决就业劳动力3000余人。 做强科学创新平台。承建并自主研发台州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入选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去年3月与华为签订“数字路桥”全面合作协议,并携手共建5G创新中心,夯实信息基础设施;今年5月与浙江十沣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环飞龙湖科创生态圈建设国际高端工业软件中心,重点推进台州国际科学家创业基地建设。2020年,路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6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31家增加到101家。 以文兴城,提升城镇人文涵养 发展传统曲艺事业。完善曲艺阵地建设,打造曲艺活动“一馆十基地”特色项目,即一个曲艺馆,十个镇(街道)曲艺活动基地,实现区、镇、村三级曲艺服务网络全覆盖;落实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大型活动开展、优秀曲艺项目扶持等事项,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为创建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壮大曲艺队伍,联合学校开展曲艺特色课程,邀请专家座谈交流,路桥现有曲艺协会会员217人,其中市会员71人、省会员27人、全国曲协会员4人,全区新曲艺组织20多家,从业人员200余人。2020年,中国曲协授予路桥区“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打造红色旅游专线。将景区镇、景区村、旅游景区通过红色路线串联,由点到线发展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以戴大夫故居为核心,以陶宗仪故居、陈叔亮故居等为骨干,以陈安宝烈士纪念馆为补充,以峰江花木城、下陶村生态湿地公园等为亮点,有效串联红色革命遗址,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金清镇充分盘活辖区红色教育资源,将8个红色教育基地串联成线,开设2条红色文旅精品线路,安排2辆专用大巴常态运行,配备2名跟车导览员,在每个参观点位安排1名专业讲解员,以“行进式”宣讲的形式,将党史宣传贯穿点位导览全过程。首发专线面向学校师生、入党积极分子共计50余人,活动启动3天内接到团体预约订单5件,个体订单20余件。 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出资1200万元修缮五凤楼,修缮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发动乡贤重修文昌阁,筹款近800万元,2020年6月文昌阁工程正式完工;充分挖掘叶适文化内涵,在叶适讲学原址建立全省首家5G乡村无人书店——水心草堂,并以此为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地,将叶适文化转化成诗歌、非遗演出、国学课堂等外在鲜活的形式,大力传承发扬叶适事功学说思想。2020年8月承办了“叶适事功学说与当代价值”文化研讨会,吸引来自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以创治城,提升城镇管治水平,实现“红色驿站”全覆盖 组建“红小二”代办队。将全区2.7万名党员充实到基层村(居)一线,打通代办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红色驿站”已覆盖路桥所有村(社区),形成“10分钟红色服务圈”,累计为群众办事3万余件,受惠群众达10万余人,完成各类代办事项2393件,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 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全面实施“全科网格·清网治格”基层治理模式,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清零行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信访积案攻坚清零行动等八大行动。同时,推出“清网微眼”全民举报平台,借助“清网治格”APP,第一时间接收、处置群众在工作生活中发现的身边可能引发冲突升级的异常事件,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打造“重要窗口”建设县域治理路桥样板。截至目前,汇集各部门历年未化解矛盾纠纷110条;主动排查发现矛盾纠纷965条,占比达32%;流转交办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576条,化解整治546条,清零率达95%,挂牌并化解矛盾纠纷21条,全区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6.7%。 构建“三服务”长效机制。成立“企业服务直通车”工作小组,下设“企业服务直通车”办公室,开通“企业服务直通车”平台。该平台涵盖政策咨询、行政审批、一般服务、综合协调、历史遗留等各类事项,通过“企业申报、问题登记—直通办或属地建档—直通办会商、任务指派—承办单位填报日志和反馈结果—企业评价”形成线上闭环管控,实现平台赋能办事就在家门口。同时建立“一事一台账”制度,实行破难“倒计时”动态监测机制,跟踪查看任务办结及超期情况。截至目前,受理企业需求113件,诉求建档84件,现已办结69件。(台州市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