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绍兴市数智赋能 精益建造 奋力打造市政建设“绍兴模式”


发布时间: 2021-06-11 09:06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作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配套工程,绍兴市全力建设总长115公里的11个智慧快速路项目,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建造工业化、应用数智化、固废绿色化、施工便民化”等一系列经验做法,充分实现了建设推进快、施工扰民少、发展效益好、综合功能强等多元目标。智慧快速路系列项目自2018年年底开工以来,以超常规的速度推进,先行建设的四条快速路进度已达72%,将打造全国首条支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智慧快速路,为2022年亚运会前全面投入运行提供坚强保障。项目推进中,延伸拓展出全省首个大型市政工业化生产基地、标准化沥青混凝土再生利用基地、建筑泥浆渣土资源化利用基地等系列绿色产业,助推绍兴“无废城市”国家级试点。

建造工业化

将工业化的理念融入智慧快速路建设,从设计、制造、施工、管理四方面为抓手,减少类型规格,规范技术标准,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助推市政建设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设计。在全省率先采用全预制拼装技术建设城市高架桥,统一预制构件类型、规格、质量、材料、尺寸、设计规范、技术规范等各项标准,最大限度提高构件的通用性和生产效率。制订出台的《绍兴市预制拼装桥墩设计导则》《绍兴市预制拼装桥墩生产、施工与质量验收技术导则》,填补省内预制拼装装配式构件技术导则的空白;《预制混凝土立柱》《预制混凝土盖梁》《预制混凝土小箱梁》等企业产品标准已在国家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备案,推动形成标准化建设体系。

工厂化制造。绍兴市城投集团联合浙江省交投集团、上海城建集团,建成全省首个市政桥梁工程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根据“工地大脑”三维方阵模型,在工业化基地对所有桥梁构件进行标准化预制,实现批量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基地内共设7条预制构件生产线,产能可达20万方/年,其中预制立柱产能约2000根/年、预制盖梁产能约1000榀/年、预制箱梁产能约2000榀/年,在保障智慧快速路网建设的同时,可为杭绍甬高速公路等周边项目提供服务和支持。

装配化施工。在构件成品中内置预装感应器及二维码“身份证”,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在施工现场进行“全预制拼装”。相较传统工地现浇施工,可减少60%的现场作业人员、70%的建筑垃圾,施工速度提升1倍以上;可实现工程现场多项作业同步进行,节省工期近50%,减少现场作业及建筑垃圾约60%,有效破除施工期间交通压力、周边扰民、环境卫生等乱象。

信息化管理。自行开发设计BIM全寿命周期大数据管理平台,融合设计、生产、施工及运维管理等阶段数据,探索“BIM(建筑信息模型)+GIS(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打造标准化“数字工地”,信息采集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可同时服务1000多位不同角色的参建者,实现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投资的有效管控,为后期运维管理建立全覆盖、全链条、可追溯的“数字化档案”。该BIM应用技术荣获全球最顶级的BIM赛事——2020全球工程建设业卓越 BIM大赛最佳应用实践项目(基础设施设计领域)第三名、我国首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市政公用类一等成果等5项国家级奖项;《市政道路桥梁信息模型应用标准》已经在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及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中立项。

应用数智化

项目建设过程中前瞻性应用结构健康监测(IMS)、智慧交通(ITS)、车路协同(ICV)、智慧照明(ILS)等“四大”数字化系统,着力打造全国首条支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智慧快速路。

车路协同系统。将5G等“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有机融合,形成单车路侧双重保障,彻底消除自动驾驶感知盲区,构建全息出行服务走廊,打造全新智能化出行模式,可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自动驾驶接驳体验。

智慧交通系统。为该市“六横八纵”快速路网提供综合指挥中心,协同交通主管部门为绍兴市快速路网的交通安全、行车通畅、出行体验提供信息支撑。

结构检测系统。可实时进行结构状态评估并发布预警,及时防止病害的发展扩大,用预养护理念降低结构大中修投入,从而为运营养护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提高管养水平。

智慧照明系统。通过智能合杆以及物联网、5G通信、电力载波通讯等技术,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实现远程单灯控制、调光、自动巡检等功能。

固废绿色化

智慧快速路建设采用“全过程”再生资源技术,实现“废弃泥浆、工程渣土、拆除固废”三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比如,将全长6.6公里长的绍兴市二环南路智慧快速路产生的24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全部消纳利用,节省了堆放所需土地资源120亩,以及等量的矿山资源,全面提升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打造产业基地。绍兴市城投再生资源基地,年消纳废弃泥浆产能达300万方,可满足整个越城区产生的废弃泥浆消纳处置,同时生产可代替宕渣等路基填料的干化稳定土100万方,有效解决宕渣供应难题;绍兴市城投沥青砼生产基地,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回收使用沥青28.7万吨。

扩大技术推广。泥浆干化稳定土已在多条市政路基及场外地基填筑试点,填筑量近30万方。经工后资质单位检测,压实度、弯沉等验收指标均达到甚至远超设计指标及规范要求。《泥浆干化土改良作为路基填料技术可行性论证》已通过课题验收,取得验收证书。编制完成《废弃泥浆干化稳定土在路基中的应用技术指南》及《废弃泥浆干化稳定土地方工程规范标准》获得市建设局发布,《废弃泥浆干化稳定土组价方案》已通过专家组论证。

施工便民化

始终将市民感受作为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手抓进度,一手抓民生,着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优化市民体验感。

革新施工技术。创新研发反拉发盖梁施工工艺、IABM智能架桥机器人等技术设备,相比传统设备安装架设墩柱、盖梁和箱梁的工艺,升级后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压缩盖梁调平、箱梁高低吊工序的工时,每跨盖梁吊装工效提升18.36%、每跨箱梁吊装工效提升18.33%。在有效保障装配化施工安全性、精准性、高效性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临时支撑和履带式吊装等环节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创新管理模式。依托大数据支撑,探索“优化方案、集中施工、分段通车”的管理模式,做到“桥上装配式施工、桥下半封闭通行”,避免“窒息式”拥堵,实现“还路于民”。比如,越东路智慧快速路中兴大道跨线桥于2021年元旦先行试通车,比原计划工期提前近1年,且该区域通行能力增加3倍,大大缓解杭甬高速口堵点。

降低环境影响。坚持同步提升城市交通治堵成效、施工环境改善,在2020年度全省除杭甬温之外的同类城市组别中,该市治堵考核再获第一,主城区越城2020年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26.3%。(绍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