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强蛟镇擦亮“五美”底色 打造新时代美丽城镇


发布时间: 2021-06-17 09:55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宁海湾畔,鸟飞鱼跃。一走进位于象山港尾的宁海强蛟镇,洋溢着绿色、生态、文明、开放的滨海风情扑面而来,来自大江南北的游客在这里尽情感受慢时光,畅享半岛小镇带来的无限惬意。“十四五”期间,强蛟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生产、生活、生态,重点围绕“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样板”发力,致力于“五美与共”,在环境上下功夫、生活上做文章、产业上深发展、人文上重挖掘、治理上寻突破,从“形”到“魂”书写新时代“小镇故事”,全面展现“蓝湾绿岛•逍遥强蛟”的美丽新面貌,打造成为“走红”长三角的华东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

环境上下功夫,打造美丽生态湾区。坚持“生态立镇”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智慧宁海湾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以炉渣废物、粉煤灰、脱硫石膏等为原材料生产建材产品,辖区企业利用余热发电、光伏发电,实现废弃资源、清洁能源再利用,目前已建起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宁海湾地处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段,每年春秋两季都会迎来成千上万的候鸟,该镇发起“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专项宣教行动,组建起由船老大、民警、村民等志愿者组成的义务护鸟队,不仅带来生态效益,还创造了经济效益,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观鸟服务,当地群众从中收获“生态红利”,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双赢”的路子。

生活上做文章,打造美丽幸福家园。开展美丽乡村振兴行动,充分挖掘辖区各村社发展潜力,整合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全域景区村庄,“美丽振兴”优势进一步扩大。聚焦民生领域服务短板,坚持项目引领和社会参与,建成薛上岙村三期改旧、上蒲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峡山社区群众文体演艺公园、薛岙廿里山海绿观光线、王石岙村门前塘加固、临港村储岩坑治理、宁海湾1号码头等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民生建设与美丽乡村有效衔接。同时,强蛟坚持以游兴村、以游强镇、以游富民,全面提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近年来累计培育、改造、新建旅游三产服务业209家,游客数量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增长,带动群众创业就业1500余人,全镇旅游相关产业总收入超亿元。

产业上深发展,打造美丽经济高地。积极开展全域旅游示范镇创建工作,奋力抓好项目的谋划招引、推进保障,调动各种产业要素向旅游业聚集,倾力打造集海岛度假观光、体育运动、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海旅游风情小镇。引导村民“上岸”发展现代休闲渔业,开发“赶海、赏岛、吃渔家宴”等一批海上特色体验项目,5月至10月滨海旅游旺季,60艘休闲渔船供不应求,年游客量持续增高,海洋观光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引来省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迈入“景区时代”的强蛟,专门出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引导发展专项奖励办法》,着力加大新型业态和市场培育运营奖扶力度,不断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丰富完善民宿、餐饮、文创等各色旅游业态,众多村民在家门口做起了旅游生意,尽享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成了带动乡村致富的新引擎。

人文上重挖掘,打造美丽乡愁廊道。在美丽城镇建设中,深入挖掘渔乡历史文化和乡风民俗,以乡愁为纽带,积极深化“艺术振兴乡村”理念,加强与南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对接合作,借力高校专业特长与创造力,激发人民群众内生动力共建共享美好家园,有力推动骆家坑、峡山、上蒲等乡村文化、旅游全面振兴。文化+旅游,不仅让当地渔俗文化走向“远方”,也让旅游变得更加富有“诗意”。音乐酒吧、文创中心、观海平台、旅游特产商品展销中心、渔文馆展示馆、风情文化节等美丽城镇文旅融合发展网红IP纷纷涌现,经过文化挖掘、空间塑造、业态升级的半岛小镇焕发出蓬勃朝气,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充满“渔人、渔家、渔悦”风情的滨海游成为众多人的必游打卡地。

治理上寻突破,打造美丽智慧城镇。持续推进数字化民生服务建设,建立全域事务数据共享机制,切实打通信息孤岛,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村级事务延伸,以智慧成果共享增添小康生活的幸福成色。在强蛟,新业态不断刷新人们出游体验,“智慧网联”正渐渐成为小镇的旅游“标配”,点进“蓝湾绿岛 逍遥强蛟”小程序,只要动动手指,即可为游客提供网上订购景点门票、预订民宿美食、交通出行等智慧旅游新服务模式,给游客带来良好的出游体验,特别是受到自驾、亲子、研学等追求品质游的年轻游客的青睐。同时,依托“天网雪亮”项目建设,强蛟镇将涉及社会治理、交通管理、综合执法、安全生产、环保监测等领域的监控视频汇聚在一起,织就一张安全防范的大网,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宁波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