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景宁县大均乡旅融合绽放“五朵畲花”


发布时间: 2021-06-17 08:52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始终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优化空间布局和环境协调融合,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形成三杆大均、水韵泉坑、田园伏叶、畲寨李宝、古驿新庄的“五朵畲花”齐绽放局面,有效促进了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打好美丽“组合拳”,精心描绘“畲乡行旅图”。借着美丽城镇创建的东风,大均乡迎来了美丽蝶变,成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和留住乡村记忆的好去处。一是围绕乡愁本色,打造原生态“田园式”生活风情。大均乡多举措助力景区级村庄建设,围绕修旧如旧,建新如旧,还原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本色。在提升中全力保留原有自然山水景观、农田乡道等生态底色,巧妙融入畲族文化元素。如伏叶村,根据“田园”定位,发展数字农业休闲体验园,打造鱼菜共生现代化农业实践体验、数字共享菜园等,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田园式”生活的需求。二是夯实美丽乡村基础,通过文化注入,提高美丽品味。以扎实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系列组合拳为突破口,实现了村容村貌的序化美、整洁美。如大均村,借小城镇整治东风,在完成系列整治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通过晾晒家风家训、打造“三杆文化”等特色展馆,将大均村重孝道、崇文学、睦亲友等文化有形化,增强古村落文化气息。三是依托景区、提升景区,实现美丽乡村全域化发展。以A级景区村创建为抓手,围绕村庄景区化、景区精品化目标,对景区婚嫁表演的每个节点都进行整改提升,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同时依托民族和生态优势,围绕畲族文化、水运文化,以大均村为核心,串联畲画馆、畲药馆、民族书屋、水域救援科教馆等系列场馆,联动周边村的研学基地群,进一步提升大均研学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四是连点成线,有效串联全域景点,描绘“畲乡行旅图”。全长13.14公里的畲乡绿道,有效串联起了景宁县城、凤凰古镇、畲乡之窗景区等区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成为了畲乡百姓和游客健身、游玩的热门地方,为大均乡的旅游发展带来了“第二春”。畲乡绿道在提升大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也串联起了沿线大量的优质民宿,有效带动民宿经济的发展,成为助推村民致富和乡村振兴的“致富绿道”。

文旅融合助推产业升级,念好“三农致富经”。一是政府主导搭建平台,用好政策强化营销。将农家乐民宿和旅游产业作为大均乡主导产业培育,充分利用市县助力农家乐民宿发展的有利时机,挖掘以奖代补等政策红利,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同时利用县委县政府搭建的山海协作桥梁,让宁海-景宁乡村振兴示范点落户新庄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综合楼、新庄景观工程拔地而起,天空之境咖啡吧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走出了一条山村增收致富的幸福路。二是引导民宿升级发展,助推产业迭代蜕变。作为全县较早接收旅游浪潮的乡镇,伏叶村从食在农家1.0版本到兼具旅游六要素2.0版本的升级,再到有文化有内涵的3.0版本三次升级,高中低农家乐民宿发展层次,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众、不同文化背景游客的需求。时代更迭中,大均乡创新民宿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民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大均乡“品质旅游,民宿担当”金名片,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俗到精的嬗变之路。目前,大均乡有农家乐民宿58家,餐位数3000余个,床位数557张。2020年,大均接待游客145.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64万元。三是推进“双招双引”,运用“筑巢引凤”新模式。依托大均乡优质文旅资源,通过政府搭台、文化唱戏,盘活原有村集体闲置资产,经过统一规划定位和产业设计,让市场经营者轻资产入驻,招商引资从引人财向引人才转变。大均创新运用筑巢引凤模式打造畲文化产业示范区,有序推进畲画馆、畲药馆、民族书屋、畲乡小吃馆、小样酒馆等建设。目前,畲画馆已正式投入使用并市场化运作,累计培训学员8期,200余人次,产生经济效益20余万元。民族书屋已建设完成并开展各类直播30场次,累计在线观看人数100余万人,销售各类农特产品150余万元。产业振兴和畲乡之窗效应逐步显现,以筑巢引凤模式打造的畲文化产业示范区映入眼帘。四是发展特色水域新经济,打造生态价值转化新引擎。大均小溪,既有清澈见底的平静水面,也有水流湍急的险滩,非常适合急流救援训练的水域。大均乡发展起了特色化水经济,先后举办两首届水域救援技术交流赛,是全国四个水域救援培训基地之一。目前,大均水域救援培训已延伸至青少年水域安全暑期夏令营和研学,2018年至今,水域救援培训基地已完成各类培训100余班次,培训学员3000余人,产生培训费用1500余万元。五是打通“两山”转化新通道,彰显生态经济效益。作为全市生态产品价值试点乡镇,2019年发布全国首个乡镇级GEP核算报告,获得全国首笔GEP增量采购资金188万元,推行全国首例民宿生态价体系,成立全县首个大均两山生态发展公司,推进全市首个智慧生态治理平台建设。2020年,全国首个两山转化金融服务站落户大均乡,有效推动“两山贷”最多跑一次改革,营造共建共享的氛围,激发农户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以绿色筑底旅游助力,唱响“生活幸福歌”。以绿色筑底,以旅游助力,通过生态旅游与“和美大均”融合并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家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乡村振兴落到实处,遍地唱响“幸福歌”。一是以人文建设为突破口,守护百姓心中的“碧水蓝天”。以文化阵地建设为基础,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礼堂等为群众搭建放松、健身和交流的平台;以文化为抓手,挖掘传统美德,树立学习典范,推动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同时坚持保护第一,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实现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人人自觉争当模范的氛围,发扬纯朴厚道、和睦团结的民风,努力让百姓心中充满“碧水蓝天”。二是结合民族特色,挖掘人文底蕴,提升旅游品牌厚度。大均乡畲族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传统悠远,人文优势鲜明,是畲族文化的重要聚集地。如李宝村以“魅力畲寨”的理念指导规划,紧抓“风情畲寨”的定位,助推洞宫畲王寨项目开工建设。同时,依托一江绿水,立足优越水环境,积极打造亲水平台、天然沙滩烧烤、漂流等休闲游基地,深度开发水上瑜伽康养、桨划游船体验等特色产业项目,做亮“传统文化保护”,落实“见人见物见生活”。三是融合“高科技+乡村旅游”,推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作为全市首个开通5G的乡镇,为进一步方便游客全面了解大均旅游资源,打造了智慧旅游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智能化自助服务的同时,也为农家乐民宿提供宣传推广平台。同时,泉坑村引入全市第一例采用以色列MABR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的系统,这套高科技污水处理系统,不仅可在旅游旺季满足全村污水处理需求,还将污水处理点打造成乡村景观,供村民和游客休憩游览,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丽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