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建设局聚焦为民实现“宜居梦”“安居梦”“电梯梦” |
||||
|
||||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湖州市建设局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积极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为民实现“宜居梦”“安居梦”“电梯梦”,把群众遇到的“问题清单”变成“实事清单”。 为民实现“宜居梦”,让群众住的更舒心。湖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中心城区城镇D级危房清零,以片区联动建立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机制,计划新建产业服务用房16.04万平方米和地下停车位4167个。累计新增社区活动场所超3万平方米,惠及群众超2万人,为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活力释放提供更多可能性。一是布局谋篇把好数据归集“脉络”。编制《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十四五”专项规划》,联合区县,利用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等数字化手段,将全市符合改造条件的497个、100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占地面积、建筑类型、居住人口、配套设施等基础数据纳入动态管理数据库,科学掌握老旧小区内现有的低效用地比例。二是资源整合找准建设落地“药引”。在完成26幢D级危房和1幢现实危险房屋解危基础上,采取“新建配建,调剂调整、市场租赁、临时过渡”等举措,将危房拆后用地全部纳入存量资源整合利用系统。累计为中心城区范围内闻波、白鱼潭、衣裳街等36个社区新增活动场所31300平方米,有效盘活拆后闲置资源。三是政策用实解开服务为民“疑杂症”。秉持“综合改一次”的原则,将城镇危房改造、污水零直排、充电桩增设等多项民生实事纳入旧改范围。根据年度工作计划,以“应建尽建、应接尽接、建设改造一个、达标排放一个”为目标,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 为民实现“安居梦”,让群众住房有保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湖州市建设局连续多年超额完成省定住房保障目标,在“保基本”同时,做好“全覆盖”,累计保障全市住房困难家庭23.3万户,受益人数58.6万人,全市住房保障覆盖率达25%,居全省前列。一是申请门槛再降低。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连续五年调整公租房准入标准,中心城区公租房申请人均准入收入线从2016年的3.6万元提高到6.0768万元,取消申请人必须迁入湖州满五周年等多项条件,使更多中低收入家庭得到住房保障。同步,将公租房向外来务工人员中优秀人才、急需人才覆盖,向包括公交、环卫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行业人员倾斜,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线下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二是审批流程再优化。通过部门数据梳理、流程再造,缩减审核、简化流程、缩短周期,后台调取社保、民政、公安等部门信息,中心城区公租房申请审核周期从先前40个工作日缩减为7个工作日。同步,将公租房申请端口前移至街道社区及乡镇,实现公租房申请家门口“最多跑一次”,并结合数字化改革,将公租房租金收缴等民生事项纳入“一证通办”。三是保障方式再丰富。高度重视公租房实物配租保障方式,对低保户、特殊病种、重残疾等家庭予以优先保障,截至目前全市享受实物保障在保家庭12812户。同时,加强货币化补贴力度,补贴标准与市场化租金相衔接,目前最高租金补贴已提至16元/平方米,增加了群众自主选择意愿,也推动了“租购并举”住房制度不断完善。 为民实现“电梯梦”,让群众加梯更便利。湖州市建设局聚焦电梯加装这一民生“关键小事”,主动“想实招、解难题、加压力”,通过打造“加梯样板间”、聘任“加梯老娘舅”、提供多元化服务等举措,截至2021年5月31日,全市新增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65台,其中2021年新增62台。一是用情服务解难题。组建由市、区县两级加装办、街道、社区、热心群众代表组成的“加梯老娘舅”志愿服务队,开展政策宣传、加装发起、矛盾协调,为意向业主搭建了“沟通协调平台”,选定适合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并与电梯企业一同开展定点宣传活动,通过政策讲解、发放宣传资料、实地踏看等方式宣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二是统筹实施降成本。将加装电梯与污水零直排、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统筹实施,做到综合只改一次,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即将启动的墙壕里保障房整体加装项目将与污水零直排工程同步施工。三是多重选择顺民意。提供一次投入、无偿使用与免费安装、有偿使用、平层入户与错层入户等多种模式供意向业主选择。目前“共享模式”在南浔率先试点,吴兴区河畔居22幢加装电梯也首次将平层入户运用其中。四是惠民保障消顾虑。积极对接民政、残联等部门争取补助资金,同时推出低利率“加梯贷”,解决困难群众出资问题。推出电梯保险为电梯设备及乘客安全提供双重保障。共享电梯“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维保”的模式更是解决了“加梯”业主的后顾之忧。(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