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多措并举加强历史建筑保护 |
||||
|
||||
历史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城乡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和城市文化发展的见证。近年来,平湖市不断加大历史建筑保护力度,多举措推进保护工作,为城市发展留下足迹,为市民留下美好回忆。 复查普查,摸清家底。对全市88处历史建筑(包括乍浦镇6处)开展了全面复查,具体掌握每处历史建筑现状情况,厘清历史建筑权属关系演变,为管理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性资料。根据《嘉兴市建设局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和有保护价值建筑排摸的通知》,组织各镇街道积极开展排摸历史建筑后备资源,建立了第三批历史建筑后备名录。 编制图则,划定范围。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第一批、第二批历史建筑图则编制工作。根据《浙江省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导则》,按照“一幢一策”要求,遵循“发掘历史建筑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等原则编制,对每一处历史建筑的保护本体、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划定。明确了保护措施,对核心价值要素提出具体保护要求。通过摄影、摄像等方式对历史建筑全貌、立面、局部细节、总平面及鸟瞰图等详细资料进行采集。并将所采集的全部信息录入建设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数据信息平台。 挂牌保护,亮明“身份”。提早谋划,统筹推进,全面实施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对标志牌的式样进行专项设计,经专家、部门多次讨论修改完善后确定设计方案,并委托专业单位进行标志牌的制作和挂牌。根据各历史建筑具体情况,结合建筑本体条件和现场环境,设计制作了仿古金属牌、大理石石碑等四种不同形式标志牌。截至目前,该市公布的历史建筑已全部设置标志牌,在嘉兴市率先完成历史建筑挂牌工作。挂牌的完成,使该市历史建筑有了“身份证”,方便市民识别、了解历史建筑,从而为该市历史建筑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部门协同,专项“体检”。联合文旅局、消防大队等部门、单位以及各镇街道定期开展历史建筑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工作。首先由各镇、街道和各历史建筑产权、管理单位自查,再由联合检查组组织专项“体检”,重点对对历史建筑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安全应急预案制定,以及在历史建筑内违规用火、用电、用油、用气问题,消防、安防设施缺失、破损等安全隐患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测绘建档,数字管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采用激光三维扫描和倾斜摄影等方式对全市历史建筑开展测绘建档工作。详细绘制包括总平面现状图、平面现状图、立面现状图、剖面现状图、典型构件大样图等图纸在内的整套图册,并形成“一处一册”的历史建筑档案表。同时,通过测绘所得成果,建立历史建筑“一张图”展示系统,全面展示历史建筑分布位置、历史建筑档案表、图册、简介等详细内容,推进历史建筑数字化管理。 强化培训,防治白蚁。积极指导平湖各镇街道、城投集团等历史建筑责任主体开展白蚁防治工作。邀请白蚁防治专家开展培训,传授识别白蚁特征的方法,明确排查范围、排查时间及其他要求,规范填写白蚁防治调查表。同时,组成白蚁防治联合工作组实地指导白蚁防治工作,并形成白蚁调查防治报告。对修缮历史建筑,邀请第三方专业白蚁防治机构,提前介入,开展专项防治,从源头上杜绝白蚁对修缮历史建筑的危害。 合力修缮,焕发“容光”。联合平湖市城投集团对该市南混堂弄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平湖县委办公旧址、混堂弄34号钱宅等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内的10余幢历史建筑进入了修缮阶段。历史建筑修缮前,精心设计修缮方案,邀请专家进行方案论证,确保修缮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修缮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建筑原构件、原材料,以达到“修旧如旧、还其原貌、以存其真”的目的,并开展阶段性验收工作。修缮完成后,开展竣工验收,确保历史建筑修缮质量、安全,让历史建筑能够焕发昔日“容光”。(平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朱宇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