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以数字化赋能美丽城镇建设


发布时间: 2021-06-28 09:48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海盐县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将数字化、智能化渗透到美丽城镇建设中,在工业制造、医疗教育、基层治理等领域渗透应用,推动数字化改革成为海盐新动能培育突破口、经济社会发展新蓝海。

一是工厂革命向“智”而生,赋能“产业美”。积极围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加快推广数字装备、数字工艺和数字管理方式,建设一批数字工厂。如秦山街道浙江新盛达金属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在仓储上实现智能化,立体仓库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空间,一年下来能减少成本50万元左右。该公司在企业管理上也不断趋向“数字化”,通过ERP管理软件,将生产销售等管理实现联网,管理人员能通过终端软件实时查询库存信息、生产情况、物料周转等。澉浦镇吾味农场作为浙江省第二批数字农业工厂试点创建主体,积极改造智慧农业设施,实现农场内肥水一体化、电动智能控温等,有效发挥数字技术综合效能。

二是医疗教育因“智”取胜,赋能“生活美”。积极提升基层医疗、基层教育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居民生活水平迈向高质量。如通元镇实现镇域智慧健康e站全覆盖,今年3月底启用以来,已服务4050人次。该e站在医护人员提供专业指导的同时,还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居民提供健康自检自评与自我管理服务,并为有健康服务需求的患者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此外,通元镇成立全省首家数字乡村学院,采用“政校企合作、产学教融合”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集政策宣传、实践指导、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教育培训体系,为美丽城镇建设注入数字改革力量。

三是基层治理以“智”提质,赋能“治理美”。不断拓功能、优服务,积极利用数字网络平台打造基层治理特色模式。创新打造“微嘉园”模式,并在“微嘉园”上推出品类丰富的志愿活动,实现线上发布、线下活动、在线赋分,用言行兑换积分,用积分兑换服务。创新打造“家园卡”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家园卡”信息化平台,探索“家园卡”量化赋能模式,以家庭户为单元,通过对积分、认定、兑换、保障进行量化,由党员带头,引导广大群众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嘉兴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